【摘要】:此外,昔日木梁穿过檐柱伸出的梁头多镌刻为龙头,但陈氏大宗祠的梁头大多已成为装饰性的构建,与虾弓梁、金花、狮子、檐柱、雀替构成节奏分明、主次有度的石雕元素,展现着工匠的精妙手艺与独具匠心。
大量的八角柱实则已做简单美化与加工,令其不再是昔日那种纯粹硬直的四方柱,而是在方楞硬直处以精细线条刻画出更具美感的转角,充满石质独有的柔性与细腻,而大量与方柱大小对应的三层小方式石雕柱础,线脚清晰有力、纤细清刚、层次分明,于细微处折射出工匠的一丝不苟。
柱础着地的座基四脚踏地,饱满浑圆,踏实稳重,体现出与大地结合处的天圆地方,但工匠从不忘雕以蝙蝠瑞草。流畅的线条与生动的刻画,为本来沉闷的柱础注入一股灵动飘逸的生命气息,缓缓融入刚劲笔直的石柱,令整座祠堂通过石柱吸纳来自大地深处的生命力量与福气。
中堂内十六根木金柱,全为圆珠型柱础,与浑圆的金柱形成视觉上的统一,也成为金柱有效的收束。微突的圆珠分布柱础,形成视觉的焦点,在防潮减湿中更免方角转折处对人体的无意伤害。
▶图4-48 柱础雕以蝙蝠,轻易将沉重的压力化作充满轻快的吉祥含义 李健明 摄(www.xing528.com)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艺术图集》对雀替作用清晰提炼:缩短梁额净跨的长度;减少梁额与立柱相接处的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角度的倾斜。陈氏大宗祠的雀替大多以岭南花果、鱼鸟、瑞兽、神仙甚至外国人物为题材,更以瑞草、祥云相陪衬,形成独有的三角形结构,起到固定支撑横梁的建筑作用,更通过透雕减轻自身重量,也以其轻盈剔透为立柱与横梁增添几分灵动与轻松。
此外,昔日木梁穿过檐柱伸出的梁头多镌刻为龙头,但陈氏大宗祠的梁头大多已成为装饰性的构建,与虾弓梁、金花、狮子、檐柱、雀替构成节奏分明、主次有度的石雕元素,展现着工匠的精妙手艺与独具匠心。
◀图4-49 对柱础边角的柔性处理,体现出无处不在的人性关怀 李健明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