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阳与东西:陈氏大宗祠的衬祠文化

阴阳与东西:陈氏大宗祠的衬祠文化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东为上,西为下。昔日主人迎接宾客,端立东阶,宾客从西阶缓缓而上。“阼”,源于酢,为宾客向主人敬酒,后指主人在东阶答酢宾客,于是出现表示东阶的“阼阶”。《礼记·典礼》写得清楚:“凡与客人者,每门让于客。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因此,陈氏大宗祠的衬祠,东为尊,西为卑。

阴阳与东西:陈氏大宗祠的衬祠文化

(一)东西尊卑

在传统文化概念中,东方为日出处,主生,为阳。西方为日落处,黑暗降临,主灭,为阴。故东为上,西为下。

祠堂大门左侧为青龙位,右侧为白虎位。青龙宜动,白虎宜静,故门左开为吉。不少建筑物左侧必略高于右。故宫太庙建于左,社稷坛建于右,便是此理。祠堂门口石狮,左为公,右为母,也同理。

顾炎武的《日知录》清晰描述:“古人之座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际,太祖之位东向。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

广府建筑仍多以东为上,西为下,但因地势多变,文化解读上则左为东,为上;右为西,为下。

因此,陈氏大宗祠门堂五级台阶的左侧为东,名为“阼阶”,西为“宾阶”。阼阶因地处东也称“东阶”。昔日主人迎接宾客,端立东阶,宾客从西阶缓缓而上。因此,《仪礼·士冠礼》中记载:“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玄端、爵韠为古代士人赤带微黑衣服和蔽膝。“阼”,源于酢,为宾客向主人敬酒,后指主人在东阶答酢宾客,于是出现表示东阶的“阼阶”。

礼记·典礼》写得清楚:“凡与客人者,每门让于客。主人入门而右,客人入门而左,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图3-38 东西分布的建筑体现出不同的地位与等级 冯海棉 摄

昔日迎接宾客时,若宾客地位高于主人,主人应出门恭候;若宾客地位低于主人,主人则迎接于门内。进门时,主人邀请宾客先入,宾客推辞,主人引导宾客进入大门。“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即主人沿着右侧前行,宾客沿着左侧前行,进入庭堂。

在踏上阶梯时,主人迈右脚,先登级而上,宾客随主人迈左腿而上。其走法是逐级登阶,每一级稍停并足,然后再登,古称“拾级”。(www.xing528.com)

陈氏族人在前辈的引领下,按左右尊卑登阶缓上,实际上在践行着礼制的法度。

(二)左右分布

低于门堂和中堂的左右衬祠,不仅可为前庭、后庭带来充足的阳光与雨水,还以自身的自律与内敛,遵守着尊卑高低的礼制,更以左右分布,再度清晰界定彼此的等级关系。

因此,陈氏大宗祠的衬祠,东为尊,西为卑。即使子孙就学的家塾,也应为东,称“少东”。私塾先生所居处,应为西,私塾老师称“西宾”。

宋代司马光在《涑水家仪》对建筑物的分布与男女职能的规范可谓细致具体,体现出礼制的严苛与男女的区别,也折射出人们对阴阳内外、尊卑动静的认知:“凡为官室,必辨内外,深官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出中门。男子夜行以烛,妇人出中门,必蔽其面。男仆非有大事,不入中门,入中门,妇人必避之,不能避时,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事,不出中门,有事出中门,亦必蔽其面。”

于是,祭祀队伍的排列可从左尊右卑,前长后幼中见出族中辈分。人们从左侧青云巷进入祠堂,从右侧青云巷走出祠堂,左右清晰,不可混淆。

(三)胙肉分享

即使是祭祀后邀请族中长老享用胙肉,衬祠座位也在彼此的相让中严格按“东向最尊,南向其次,再次北向,最次西向”的礼制入座。人们在德位辈次相配合的次序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族中盛宴。在觥筹交错中,体现着有德长者对礼法遵守所获得的从物质到制度的回馈,在延续人们对家族与自身礼法制度深化的过程中,产生着直观而深远的示范效用。

胙肉在不同阶层数量相异的分配与级别不同区域的享用,充分体现出礼制的结构与等级的森严。

《礼记》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家族在饮食中不断践行礼制的精髓,尤其是在胙肉的分配与落实到家庭每个不同辈分尊卑者时,更折射出礼制的严苛不苟与条理分明。

此外,家中后辈必须遵循“恭”“让”等礼仪去完成饮食过程中依辈分对长辈男性的尊重与谦让,以实际行动去落实德行的规范。因此,家中辈分最低的女性处于深受漠视的角落,也导致她们一生的谨慎畏缩与自信缺失。礼制的缺陷,不可回避。可见,祠堂中礼法的影响不仅是祭祀、议事、乡饮等大型群体活动,更细化到一片猪肉的递送次序与厚薄肥瘦,可谓无处不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