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以始祖神主位为整座祠堂最神圣的地理与文化核心。历代祖先神位以始祖为中心,分昭穆左右排列,构成一个家族的血脉源流与精神重地。
祠堂铭怀祖先源于古代帝王宗庙祭祀先祖。成书于汉代,叙述先秦礼制的《礼记》清晰记载:“周制祖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适士二,官师一,庶士庶人无庙,祭于寝。”从天子到士人,宗庙数量不断减少,无庙可用的庶人只能祭于寝。寝即卧室。
经过漫长的反复与变更,这种祭祀制度在三国时期开始恢复,北齐时期规定不同级别官员可祭祀不同世代的先祖。八品以下可祭祀两世先祖,但仍无庙,依旧祭于寝。北宋开始允许文武官员设立家庙,拜祭先祖,但规定三品以上祭祀五世,正八品以上祭祀三世,其他则只能祭祀两世。
明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建造五间九架家庙。嘉靖十五年(1536年),全国开放祠堂建设,但仍规定三品以下官员只能建造三间五架家庙,一切形制严格按朱熹《朱文公家礼》的规定建造。朱熹的最大贡献是庶人可祭祀四代先祖,打破礼制设立以来“礼不下庶人”的陈规,实现平民与官员、帝王在铭怀先祖上的相对平等,而此后祠堂建设的开放与基础渐深的先祖世系纪念,为宗族的兴起与道德的承传奠定扎实基础。
(www.xing528.com)
▲图2-1 明清时期,祠堂的建造规格限定严苛,不可逾越 李健明 摄
自此,乡间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祠堂,人们更在四季不同时间祭祀先祖。
清代开始,顺德人从春、夏、秋、冬四祭改为春、秋、冬三祭,夏祭取消,以清明墓祭代替。
陈氏家族的祭祀与顺德其他地方一样,祭祀按时间和程序分为常祭、特祭与大祭三种。常祭为常规性祭祀,于每月初一、十五,春分,中元节,中秋,秋分,除夕举行,规模较小,每家只需一人参加。特祭则为族人婚嫁、生子、科举得名、升官晋爵等重大事项。仲春、仲秋、冬至日大多家族的祭祀品包括:正寝为羊、猪、烧猪、荤菜八盘、生果两盘、面果一盘;左右寝则是烧猪各一、荤菜各六簋、生果各一盘、面果各一盘。陈氏家族大祭为合族举行,春节、冬至为最隆重,称“春秋二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