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钢筋混凝土内置保温层组合剪力墙

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钢筋混凝土内置保温层组合剪力墙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当不能满足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方法进行权衡判断。乙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1.22和表1.23的规定。

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钢筋混凝土内置保温层组合剪力墙

1.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栋建筑面积>300m2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300m2但总建筑面积>1000m2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

(2)单栋建筑面积≤300m2的建筑,应为乙类公共建筑。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单栋建筑面积300m2<A≤800m2时,体形系数≤0.50;当单栋建筑面积A>800m2时,体形系数≤0.40。

严寒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60;其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70。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凸凹立面朝向应按其所在立面的朝向计算;②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均应参与计算;③外凸窗的顶部、底部和侧墙的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④当外墙上的外窗为顶部和侧面不透光构造的凸窗时,窗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当凸窗顶部和侧面透光时,外凸窗面积应按透光部分实际面积计算。

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60;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的建筑各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宜采取遮阳措施。当设置外遮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东、西向宜设置活动外遮阳,南向宜设置水平外遮阳;②建筑外遮阳装置应兼顾通风及冬季日照。

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规定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开启扇面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②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

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寒冷地区建筑面向冬季主导风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或双层外门,其他外门宜设置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小冷风渗透的措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建筑的外门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可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加强自然补风。

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天然采光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的场所,宜采用导光、反光等装置将自然光引入室内。

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等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宜依次符合0.7~0.9、0.5~0.8和0.3~0.5的要求。

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1.17~表1.21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规定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表1.17 严寒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17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ass A public building envelop in severe cold zone

(www.xing528.com)

表1.18 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18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ass A public building envelop in cold zone

续表

表1.19 夏热冬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19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ass A public building envelop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表1.20 夏热冬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20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ass A public building envelop in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zone

表1.21 温和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21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lass A public building envelop in warm zone

注 传热系数K只适用于温和A区,温和B区的传热系数K不作要求。

乙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1.22和表1.23的规定。

表1.22 乙类公共建筑屋面、外墙、楼板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22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roof,external wall and floor of class B public building

表1.23 乙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热工性能限值
Table 1.23 Limit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xternal window including transmitting curtain of class B public building

屋面、外墙和地下室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建筑外门、外窗的气密性分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中第4.1.2条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10层及以上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②10层以下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③严寒和寒冷地区外门的气密性不应低于4级。

建筑幕墙的气密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中第5.1.3条的规定且不应低于3级。

当公共建筑入口大堂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玻幕墙非中空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面积(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