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外来乞丐情况及庙会活动介绍

天津外来乞丐情况及庙会活动介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地来的乞丐,大都是天津附近各县和邻近山东各县的农民,一般说是女多于男,都是因为旱涝不收,灾情严重,逃来天津,乞讨活命。平常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和阴历年期间,这类乞丐也多起来。第三种是敲打“呱哒呱”骨头板的乞丐。特别是在市内的天后宫,每逢春节,乞丐成群。卫南洼的蜂窝庙会在每年四月,有一次长达半个多月,天津附近各乡村的乞丐争先恐后地向蜂窝庙奔去,赶这场大庙会。

天津外来乞丐情况及庙会活动介绍

外地来的乞丐,大都是天津附近各县和邻近山东各县的农民,一般说是女多于男,都是因为旱涝不收,灾情严重,逃来天津,乞讨活命。这类行乞的多数是30~40岁的妇女,有的在冬天敞着衣襟,揣着小孩,提着破饭罐和小篮,挨门乞讨。

有一类乞丐,不是讨要残羹剩饭,专在大街上追赶坐人力车的,伸手要钱。他们带来10岁上下的男女小孩,经过精心“导演”,也让小孩们分别追人,伸手要钱。他们在居民区里,挨户在大门内外喊,有的也到商店区挨门乞讨。平常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和阴历年期间,这类乞丐也多起来。

再有一类乞丐,男女老幼皆有,专来天津过冬。他们主要的乞讨目标是“粥厂”。天津有几个慈善团体,到了每年冬令,在西头,南马路等地,设立几处粥厂,每天清晨七八点钟,便开门施粥。粥是小米熬的,半稠不稀,供喝粥人在当场喝足,不准携走。这些喝粥人在喝粥之后,再去讨要剩饭。他们大多临时住在西门外“窝铺”里边。据说这些人是为了节省冬天在家里的吃用,才来天津“赶粥厂”。到了转年春暖,又地回乡种地去了。

还有一类“赶春节”的乞丐。每在阴历年间,由正月初一日起,他们就走街串巷乞讨要钱,大都不要残羹剩饭,常在各商店门前行乞,从除夕的傍晚,这些乞丐就开始行动了。他们手里拿着三样东西:一种是木刻染色的“财神爷”画像。他们举着画像,去各商店、客栈门前,高声大叫“送财神爷来啦!”一般则以“请来啦(或有啦)”回答他。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不愿意说“不要”两个字,于是由站店门的店员扔给这种乞丐一二个零钱,把他们打发走了。第二种是手拿着一串铜钱,用红绒绳穿编成一条龙的样子,沿门大念“吉庆歌”,高声来唱来念。如:“新年新月过新春,花红对子贴满门,西洋回回来进宝,前门进的是摇钱树,后门进的是聚宝盆,聚宝盆起金花,富贵荣华头一家!”唱念到这里,把手里拿着的那条用红绒绳穿编的“钱花”撒在地面,故意使人们听到哗啦撒钱的声响。这时又接着叫嚷“给老爷太太进财来啦!”人们都贪图吉利,听着心中一乐,也就掏掏腰包,给他一两个零钱,叫他走开了事。第三种是敲打“呱哒呱”骨头板的乞丐。他在手中拿着两块各有一尺多长的兽骨头板,骨头板上各系有用红绒绳做的穗子,穿着一串小铜铃铛,敲打着极有节奏的点子,同时嘴里还念叨着合辙押韵的溜口辙。如:“来得巧,来得妙,老爷过年我来到!”这样念叨完了,把骨头板“呱哒呱”地敲打一阵,接着又念叨:“整仓的粮,整垛的钱,赏我几文过新年!”如果到了店铺,就改成迎合买卖人的心理,念叨:“大掌柜,您真好,无数的银子往您柜上跑!”也是“呱哒呱”地敲打一阵,接着又念道:“过新年,我就来,给您拜年您发财!”诸如此类的溜口辙,顺口编唱,又有拴着小铃铛的骨头板子,随声谐韵地敲,使“老爷”、“太太”、“掌柜”们听着顺耳开心。如果遇到不听这一套阿谀奉承的,硬要把他撵走,他也有相对的词句,另编一套词儿,又奉承、又挖苦地来讽刺人配上“呱哒呱”地唱念出来,听者是无可奈何的。

有一类“打砖叫街”的乞丐,这种行乞的方式为数不多。他们腿脚不好,坐在地上,用脚踢动着一个要钱的小笸箩,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他们敞着衣襟,用砖头或破鞋底子用力敲打自己的胸部,“啪!啪!”有声。然后叫嚷:“老爷、太太们呀!可怜,可怜我这个前生现世作了孽的人吧!”意思是说自己“前世和今生有了罪孽”,才落到这样一个下场。对这种情景,常常有人围着看,有的人扔下几个钱。记得在“七七”事变后,天津街头有一个“打砖乞丐”,他蓬首垢面,衣衫褴褛,每天敞开胸襟,右手执一块砖,以嘶哑的声调,沿街乞讨,嘴里喊叫着“老爷、太太呀,唉!”接着用砖向自己胸脯左侧,“砰!”的一声击去。被击之处,皮青肉肿,哀号之情,惨不忍睹。(www.xing528.com)

在旧日天津街头,还有一种是缺衣少食的老道和苦行僧,以“化缘”的方式沿街行乞。其中有一个老道是一只手,在没有手的手腕上,抹着不太鲜红的油类,仿佛是手剁下后多日,血迹已干在手腕之上。用这只伤腕拴着一个笸箩,放在地上,由残肢拉着,请施主们向笸箩里放扔些零钱,那只好手,在手腕上挂一面大锣,一边走一边敲打,口中念念有词,以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

从前,天津有许多庙会,比较大一点的庙会有东门外的天后宫(娘娘宫),西门内的城隍庙,西头的千福寺(千佛寺)和卫南洼的蜂窝庙(俗称“蜂窝”)。在庙会时期,有成群的残废老幼男女,如缺臂少腿、缺手短脚、双目失明、五官缺损的,坐在庙门左右的街上,或喊叫,或比划,向香客和游人们行乞要钱。像这样排列在各庙门外依靠庙会行乞的,常有百八十人之多。特别是在市内的天后宫,每逢春节,乞丐成群。卫南洼的蜂窝庙会在每年四月,有一次长达半个多月,天津附近各乡村的乞丐争先恐后地向蜂窝庙奔去,赶这场大庙会。由八里台一带开始,直到蜂窝庙前,沿途两旁,排列着难计其数的乞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坐着的、跪着的、躺卧的、追赶或包围香客和游人的,“爷爷、奶奶”叫个不停,凄厉哀求,声声惨痛,实在可怜。但因人数过多,香客、施主无法完全施与,不禁令人有“善门难开”之感。

(刘炎臣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