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乞丐的真实情况与传闻

天津乞丐的真实情况与传闻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的土话,不称这类人叫乞丐,而名之曰“伸托”,有时也叫“托而把”,究竟这个名称的真意是什么,尚待深入查考。天津当地人沦为乞丐的是极少数。至于挨门乞讨的天津本地乞丐,则寥寥无几。人们常提天津有“花子头”,这也不是挨门乞讨的“叫花子”,这纯是京剧《鸿鸾禧》里那个金松角色。一般是富裕人家或商号、善堂、公所等,到了数九的冬天,施舍棉衣和玉米面。这一类接受救济的困难户,当然是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当地亲友。

天津乞丐的真实情况与传闻

天津当地人作乞丐的甚少。因为他(她)们是当地人,绝大多数都曾干过某些职业。由于机缘不巧,或是行为不正,失掉职业,以致“坐吃山空”,混得狼狈落魄,衣食不周,然而他们又不肯沿街乞讨,挨门要饭,尤其是女人,更少出头露面。于是,就利用当地老亲旧友的关系,以轮换的方式,向亲友告贷求帮。人有见面之情,被求的亲友,最初多是怀着怜恤心情,量力帮助,如果常去告贷,日期长久,亲友也烦了,在钱的帮助上,由原来较多的数目,慢慢降为一元几角,再降为铜元几枚。也许一时情急,迫于无奈,他们也可带走亲友给的一些残饼剩馒头。天津的土话,不称这类人叫乞丐,而名之曰“伸托”,有时也叫“托而把”,究竟这个名称的真意是什么,尚待深入查考。

天津当地人沦为乞丐的是极少数。旧时的劳苦大众,男的为了养家吃饭,常去河坝“扛大个”,即去到海河两岸码头,给出入的火轮船装货物。女人则去外国洋行仓库择羊毛、驼毛、猪鬃、核桃仁等,藉此赚钱餬口。

从前,在西北城角四棵树前面,北开破烂市附近,估衣街晓市的某胡同口和东车站地道口等处,常有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坐在地下,放一个小笸箩,口中念念叨叨:“大爷修好吧!”向行人行乞。也有少数老年乞丐,用一大张纸,写明他的生活如何艰难,怎样可怜,哀求过往行善的老爷、太太大发慈悲,赏几个钱救命……他本人坐在一旁,不发一言,每有人往他面前扔个零钱,他便默默地点头示谢,这叫“告地状”。至于挨门乞讨的天津本地乞丐,则寥寥无几。(www.xing528.com)

人们常提天津有“花子头”,这也不是挨门乞讨的“叫花子”,这纯是京剧《鸿鸾禧》里那个金松角色。他平日联系一群以“打小空”为生的穷苦小男孩子,在几乎每天都有的出殡和娶媳妇的排场中,让这些小穷男孩子们担任打“雪柳”、打“香谱”、打“喜谱”和唱喜歌转轿的“童子”等等差事。每扮演一次,“花子头”由办红白事的主人那里领到每个小孩20枚铜元的代价,他从中克扣几枚。这种“花子头”,都是和出赁出殡、办喜事用物的赁货铺打交道,办事的主人和“花子头”并不直接接触。

另外,有一些本地贫户,接受施舍户的周济。一般是富裕人家或商号、善堂、公所等,到了数九的冬天,施舍棉衣和玉米面。用一种凭条取物的办法,名之曰“放赈”。他们开出印好的条子,上面开上棉袄、棉裤几条或玉米面多少斤,施舍给贫户。凡领到这类救济条子的贫户,持条子到指定的某估衣铺或米面铺去取实物。其中也有弊端,如棉袄棉裤是用乱七八糟的旧里面和棉套缝缝补补做成的,不给用新材料;玉米面里掺杂麸子皮,以充纯玉米。估衣铺和米面铺从中牟利,克扣贫苦人民。所以,当年天津的施舍户都要去估衣街文盛估衣铺开棉衣裤条子,去西门里万兴锡米面铺开玉米面条子,就是由于这两家讲信用,以避免这类弄虚做假的店铺从中作弊。这一类接受救济的困难户,当然是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当地亲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