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书名家陈士和在天津:天津老城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忆旧

评书名家陈士和在天津:天津老城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忆旧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在民国10年左右,天津书法家孟广慧赴京办事,发现陈士和有说书天才,回津后乃向西关外庆春茶楼经理李某荐言:邀请陈士和到津献艺。李某从其言,亲赴北京邀请陈士和到津。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评书界中论起艺术造诣之深,能出陈士和之右者,难觅一二。陈士和终生表演评书50余段,段段均系精品。

评书名家陈士和在天津:天津老城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忆旧

王文玉

陈士和,原名陈兰奇,又名德本,1887年生于北京(原籍绍兴)。少年时曾参加过义和团,后入勤行司厨,工余极喜聆听评书,兼好掼跤。当时北京书坛、名家荟萃,呈一时之鼎盛,如双厚坪、田岚云、潘诚立、张智兰等,皆一时之翘楚。陈由爱好终致叩拜张智兰为师,习演《聊斋志异》,更名士和。

约在民国10年左右,天津书法家孟广慧赴京办事,发现陈士和有说书天才,回津后乃向西关外庆春茶楼经理李某荐言:邀请陈士和到津献艺。李某从其言,亲赴北京邀请陈士和到津。陈士和到津首演《崂山道士》一炮打响,从此落户津门(30余年只有一次回京献艺),长期居住在南开区电车公司前,直至1955年病逝沽上。

早年演出《聊斋》的艺人,多系照本宣科,很少艺术加工。陈先生极具开拓精神,又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人情阅历,他把这些融入自己的评书表演中,故较蒲松龄原著又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陈士和始终把评书作为开通民智、高台教化的醒世金铎,在他的书目中处处体现着褒忠斥奸、惩恶扬善的鲜明主题。

陈先生有着虚怀若谷的谦逊美德,他把观众看做衣食父母,又引为良师益友。他拥有大量的听众,达官贵宦、文人墨客、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各方面的人都有。他向他们学文化求知识,问阅历,因此他的艺术总是处于日有所进、不断提高的状态。有一次陈士和在电台播音,讲述了“再做冯妇”一个典故,陈先生误把冯妇认作女性,转天即接到一位观众来信,指明他的错误,陈先生闻过则喜,当即向这位观众表示了感激之情。此举对陈先生的声誉非但丝毫无损,反被观众认为是一种美德。由于他刻苦钻研,谦逊好学,他的评书艺术无论其状物、绘景、叙事、述人,可说无一处不精彩,无一处不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评书界中论起艺术造诣之深,能出陈士和之右者,难觅一二。(www.xing528.com)

陈士和不但在评书艺术上刻苦钻研,对其他艺术门类如京剧话剧电影等也多有涉猎,并向这些姐妹艺术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他历来主张“书口戏架”,即在身段表演上要向戏剧学习。同样,一些戏剧名家如金少山、谭富英、李少春、李万春等也都和陈先生有交往,并从陈的评书表演中吸取养分。金少山曾说:“说书的跟咱学身段,可是对剧情戏理琢磨透了,咱得跟说书先生学。”李少春也把陈先生“一次演说一次新”的艺谚,做为自己演戏的准则之一。而李万春更把陈先生请到戏班为其新排剧目《田七郎》剖解剧情、讲述人物,成为名符其实的艺术指导。

陈士和终生表演评书50余段,段段均系精品。解放后天津市文化主管部门拟把他的全部书目条录制整理以期出版。不料刚刚录制13段故事,陈先生即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遗憾。因此现在只留下14段整理本(最后一段《崔猛》的后半部系陈之弟子刘健霖补叙)。

陈士和的传人有刘健英、刘健霖、张健声,再传弟子张立川、刘立福及三传弟子王文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