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老城古文字研究卓越成果

天津老城古文字研究卓越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襄买到这些小片龟板,经过探索,知其中有龟甲、兽骨两种,断定是古代占卜所用的用品,上面的文字,就是占卜时的刻记,所谓命龟之辞与占验之兆。王、孟两人所未能收买较珍贵的大片龟甲,范寿轩遂往北京,售与王懿荣。叔父筠生,也不幸于此时故去。王襄对此,若无闻知,埋头钻研如故,表现了惊人的勤学好学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志趣,虽至眼昏手颤,仍勉力为主。

天津老城古文字研究卓越成果

(1)殷墟龟板出现天津

王襄早在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1岁时,就爱好研究古代彝器的款识、金石之学,并且还学习摹印。

在当时,虽然发现有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但人们却不识为何物,同时也不相信会从这类出土古物中能考察出我国文字的古老历史,只是拿它当做来历不明的东西看待。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冬10月,有山东潍县古物商范寿轩(亦名守轩),将龟甲兽骨携来天津,求教于王襄。据范谈此古董系河南安阳农民收获花生时发掘出来的,不识为何物。当时孟定生(广慧)在座,经孟仔细鉴定,揣度为古简。

次年(1899年)秋,范寿轩再来天津,携甲骨先至孟定生处求售。当时范住在西门外马家车店,王襄曾亲往拣选。根据这项龟板出土的地点和它的刻文,王有所领悟,断定它是殷墟故物。范索价极昂,当时王襄及孟定生均因资力有限,仅买到一些零星小片,对于珍贵的大片龟板,未能到手。王襄买到这些小片龟板,经过探索,知其中有龟甲、兽骨两种,断定是古代占卜所用的用品,上面的文字,就是占卜时的刻记,所谓命龟之辞与占验之兆。王、孟两人所未能收买较珍贵的大片龟甲,范寿轩遂往北京,售与王懿荣。王为清末山东福山人,故后谥号“文敏”,由于他不吝惜资财收购,范遂将价格更加提高。

范姓商人从1898年首次来天津,每有所获,多是先经当时年仅23岁的王襄过目。但因其资财所限,力不从心,有许多甲骨才转入王懿荣之手。过去有所谓甲骨最早发现于天津之说,就是指此而言的。

王襄曾谈到他自己最早期发现甲骨的经过,他说:“当发现之时,村农收落花生果,偶于土中检之,不知其为贵也。潍贾范寿轩辈,见而未收,亦不知其为贵也。范贾售古器物来余斋,座上讼言所见。乡有孟定生世叔闻之,意谓古简,促其访求,时则清光绪戊戌冬十月也。翌年秋,携来求售,名之曰龟板,人世知有殷契自此始。甲骨之大者,字酬一金,孟氏与余,皆困于力,未能博收。在全甲之上半,珍贵逾他品,闻售诸福山王文敏公。”(见1935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第85期王襄《题易橹园殷契拓册》)

1900年庚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母因惊吓,旋即病逝。叔父筠生,也不幸于此时故去。在王襄遭遇国家和家庭这样变乱的时期,该潍县古物商范寿轩又来到天津,仍是求售甲骨等文物。奈因在这个灾难变乱时期,人心惶惶,救死不暇,哪有人肯出钱购买这类东西,范迫不得已,乃贬值求售。王襄手头本不富裕,仅折凑了津钱10千,终于把这批古董买到了手。转年(1901年)范又来,王襄所获益多。孟定生以所得贞卜文写本出示,王襄录为一编,凡430品,王襄自己集所藏者为二编,凡220品,三编为14品。这三编共拓664品。成书一卷,名曰《贞卜文临本》。(www.xing528.com)

(2)刻苦钻研至老不衰

王襄1906年在京师高等学业学堂矿科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往厂肆游览,见到过很多古器物,增加了他多方面的爱好。但限于个人经济能力,买不了所爱好的古器物实物,乃降格以求,仅能买到一些拓本,提供研究,聊以慰藉自己心情。王襄特别喜读有关金石文字书,但无力购买,借阅又限于时日,为了细读,常是不惜精力,借而录之。他所积累的《丛录备忘》,就是他读书时的丛录与笔记。王襄固一寒士,往年他所遇到的珍贵文物,常被富有者捷足购得。尝对人谈:“余等寒士,无钱无势,此等珍品,吾辈恒不能得,自是常理。”

王襄存有甲骨拓片一巨册,是他在历年刻苦研究过程中,亲自蘸笔拓成的,是精力所聚的宝贵资料,朝夕把玩,修订补释,自己珍若球图。乃竟有同嗜此学的罗振玉,见而爱之,叹为大观,得未曾有,而欲借之。王襄不肯,罗多方婉求,竟为携去,终未送回。罗振玉不仅把这些拓片据为已有,且已付印。他从此不敢再来,仅从邮局汇寄20元,作为补偿。王襄说:“因为此事而涉讼,未免遗笑士林。”其宽仁雅量,可以说是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而攫取之人,则至令人不足挂齿了。

王襄向无急言遽色,一贯蔼然可亲,似不能言,但人皆望而生敬,从未见过他与人争论。在治学方面,也是如此。如他治甲骨之学,人多以为怪诞,以为妄作,诋毁他的函件成束。王襄对此,若无闻知,埋头钻研如故,表现了惊人的勤学好学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志趣,虽至眼昏手颤,仍勉力为主。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引证了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和《簠室殷契征文》等论著,人们这才信服王襄在治学上功力之深。

(3)生平著述二十余种

王襄在写作上很虚心,不肯把一些自己不满意的东西,轻易示人。又为了使青年人看明白,尽量做到精简易懂。概括而言,他一生所研究的,除了甲骨之外,涉及到古俑、古简、古镜、画像、其他一般古文物以及诗词等。因为他尝从古文物商人手中求得陈簠斋所辑的古钵拓本,又得到山东福山王懿荣所藏的古簠,(簠读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一具。在盛着这个簠的盒子,有王懿荣亲笔题字,王襄崇敬其为人,故自号“簠室”。在他的著述名称上,堂冠以“簠室”二字。他所写的著作,有的已经出版,有的尚未印行,特附于文后,聊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