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范孙、张伯苓很早就打算创办大学,1916年在南开中学内成立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就是为办大学创造条件。严、张决定考察美国的私立大学。张伯苓先行,于1917年8月去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第二年秋,严范孙也到达美国纽约。张伯苓每天上完课,晚上去严下榻处给他讲教育学。有时他也去大学听课,更多时间则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访问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葛林奈尔大学、旧金山大学等学校,详细了解这些学校的学制、行政管理、办学经费、教育方法及图书设备情况,对美国大学教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严范孙还从他们当中物色了南开大学的教师。1918年12月严、张回到天津,立即着手筹备成立大学。
旧历年刚过三四天,严范孙不顾年老多病,偕张伯苓到北京拜见教育总长傅增湘,讨论南开大学立案事,同时,严范孙本人也慷慨捐输,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1919年他捐赠大学购书款2千美元,11月捐赠中文书籍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地5亩1分8厘,折洋18,130元,1924年又以二十四史、九通等数十种古籍,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
严范孙不仅以其财力、物力给予南开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严范孙的办学思想对南开教育有很大影响。南开从一开始就注重向外国学习,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特别注重人格修养和校风建设,都与严范孙的教育主张有密切关系。
1922年,严范孙曾打算与梁启超在南开大学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梁启超自上年秋在南开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就受到天津学界的热烈欢迎。严范孙间或也去听梁的课。当梁启超提出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时,立即提到了严范孙和南开大学的支持和和响应。1922年下半年,严、张多次与梁启超磋商。但最后因得不到经费的赞助,东方文化研究院终未办成。(www.xing528.com)
严范孙赓续国学,阐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1927年8月,他与华世奎、林墨青等人发起成立一个研究国学的团体——崇化学会。其目的是:“窃查中国教育,近年取法欧美,日求改进,而于国学,不暇兼顾,致乏通才。修等鉴于此,爰集合同人募款,组织学会,以讲求国学,补学校所不及为宗旨,名曰崇化学会”。学会成立讲习科,分义理、训法、掌故等科目,招收学员,系统学习古代典籍,延请专门宿儒,定期讲授经义,按期命题试文。严范孙特辟私宅为讲堂,以自己藏书供学员阅读,“亲莅试所,亲书试题。”崇化学会的成立,是其“中学为体”文化观在他晚年的反映。
崇化学会成立不到两年,严范孙就一病不起,于1929年3月15日逝世,享年69岁。
70年之后,即1989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二次会议上,严范孙的名字重又唤起人们的怀念。会议通过提案,褒扬严范孙一生矢志倡导新学的功绩和培育英才对祖国的贡献,南开大学为严范孙立了纪念铜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