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飞鹰牌三轮汽车兴衰记

经典!飞鹰牌三轮汽车兴衰记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设计者们三个多月的苦干,1946年5月,取名“飞鹰牌”的三轮汽车设计工作初步完成。飞鹰牌三轮汽车制造后,在国内引起了一场轰动。国产飞鹰牌三轮汽车试制成功的消息也传到了国外。飞鹰牌三轮汽车结队在北平街道上行驶,引起了市民的瞩目和赞扬。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天津汽车制配厂步履维艰,虽经厂方苦力支撑,惨淡经营,但终无回天之力,飞鹰牌三轮汽车在断断续续地生产了60辆之后,即被迫宣告停产。

经典!飞鹰牌三轮汽车兴衰记

杨长河

半个世纪前的天津汽车制配厂(该厂原坐落在今南开区三纬路),曾经爆出过一桩轰动海内外工业界的大新闻,这就是飞鹰牌三轮汽车的诞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的天津汽车制配厂招募了一批年轻且有抱负的汽车工业人材。这些人大都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掌握一定的汽车工程理论,极欲制造国产汽车,振兴民族工业。在他们清理日本资产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日本信益洋行留下来的大发三轮汽车和零散的汽车配件,遂萌生了自行设计制造国产三轮汽车的意愿。

谁知造车的想法一露头,即遭到厂内一些人的冷嘲:“这是不会走就想跑!”并以该厂原日本老工程师嵯崎一卫等人的话作为根据:当初日本丰田厂建这个分厂,主要是供华北地区3000辆丰田牌军用汽车修理之用,只能生产配件、不能制造整车。

时任天津汽车制配厂副厂长的黄植颇具胆识,力排众议,并获得总厂厂长饶竟群的鼎力成全,此举方获通过。

设计工作于1946年2月中旬开始进行,共组织了全厂1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经过设计者们三个多月的苦干,1946年5月,取名“飞鹰牌”的三轮汽车设计工作初步完成。全车共有零部件1100多种,绘制出图纸900多张。其设计原则为:1.构造简单、坚固,易于修理,切合大众需要。2.适合本厂设计,减少制造上的困难,使之容易大量生产。3.制车成本低廉,不受舶来品的影响,载客运货均能相宜。据此,乃择定该车为单气缸四冲程、空气冷却式结构。其缸径仅为95毫米,冲程为105毫米,动力为7.5马力,货车载重量可运650公斤,客车可乘员5人。今天看来这种车实在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国连这样的车都不能自行设计、生产。

试制工作一上手就在制造发动机上遇到了三大难题:一是缸体、铝活塞、齿轮箱、前轮叉子等铸件制作;二是机械加工;三是热处理。特别是发动机缸体和汽缸盖上的散热片铸造比较困难,工程师钱端有等人,仅靠从国外带回来的教材中找根据,与本厂铸造工匠们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摸索,终于将所有铸造件铸造成功。其他配件,如前轮叉子,活塞,后桥齿轮等,在热处理上也是很费了一番周折。

由于该厂当时缺少大型冲压设备,因而在制造三轮汽车底架大梁时,便利用一台100吨的摩擦压力机,采用热压的办法,分段压制。制造汽缸时,没有镗床,就采用摇臂钻来加工,勉强做成,精度不高。用杂色铝铸成的活塞,由于膨胀系数太大,只要发动机温度稍高,即产生抱缸现象,虽经多次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磁电机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火花塞用的是日本货。

1946年6月底,经过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的努力奋斗,战胜了技术和设备上的种种困难,天津汽车制配厂终于装配出第一辆飞鹰牌三轮汽车(客车)。经初步路试,修整定型后,于当年10月又试生产了10辆(客车9辆,货车一辆)。

尽管飞鹰牌三轮汽车是完全仿制日本大发的产物,且在底盘系统安装了不少日本大发三轮汽车里的配件;尽管整车工艺粗糙,造型简陋,但汽车的主体——发动机系统和完整的车身,却是十足的国货。它首开了天津历史上制造汽车的先河。(www.xing528.com)

飞鹰牌三轮汽车制造后,在国内引起了一场轰动。先是,该厂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发布制造过程。会后,记者们乘车在天津市区主要街道游行。

天津的《益世报》和国内各大报刊都争相发表消息,广播电台也播出了此讯。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还专门撰写了《社论》,予以表彰。《社论》写到“正当滥行接收,贪污腐化,营私舞弊搞得全国一片漆黑的时候,天津汽车制配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却在万难之中埋头苦干”,制造出三轮汽车,“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是黑暗中的明光点点……”

国产飞鹰牌三轮汽车试制成功的消息也传到了国外。美国《华侨日报》刊登了天津制成国产三轮汽车的消息,并描述了海外侨胞们的喜悦心情。天津汽车制配厂收到了海外爱国侨胞的几十封赞扬信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早日制成四轮汽车。

1946年10月中旬,新任厂长黄植等人将10辆飞鹰汽车开往北平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八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国民党政府对日汽车及运输产业接收管理机关),请求局长罗英给以资金扶植,以正式投入小批量生产。尽管黄植一再陈明飞鹰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和该厂的发展前景,但最终得到的却是罗英无能为力的同情而已。

飞鹰牌三轮汽车结队在北平街道上行驶,引起了市民的瞩目和赞扬。车至颐和园,电影明星魏鹤龄特邀摄影师为飞鹰三轮汽车拍了新闻记录片。

此后,黄植等人又请出天津汽车修配总厂厂长饶竞群、副厂长郑炳,多方奔走游说,并通过私人关系,先后找到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南京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方兆镐、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交通部次长谭伯羽等,均未见成效,资金问题毫无下落。黄植等人极不甘心,几经数次大周折终算惊动了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宋子文接见了饶竞群和黄植,听取了二人汇报的试制经过,收下了该厂计划生产300辆飞鹰车的“预算书”。他先是说“国产车不赚钱”,继而又表示应将这个厂改办公司企业组织,他可以投资。看来他已经看出了天津汽车制配厂的潜力,有意将此国有企业纳入其个人资本体系。

为敷衍舆论起见,宋子文亲批,特允从国库拨款50亿元(法币)作为日后生产300辆飞鹰三轮汽车的资金。但直至1947年秋,这笔时近一年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50亿款项才算拨到了天津汽车制配厂。然而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国民党统治区内已陷入了极度的通货膨胀,法币已贬值到原值的六分之一。照原来成本比价可以生产300辆汽车的钱,此时已仅够发放该厂职工两个月的薪水而已。

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天津汽车制配厂步履维艰,虽经厂方苦力支撑,惨淡经营,但终无回天之力,飞鹰牌三轮汽车在断断续续地生产了60辆之后,即被迫宣告停产。可惜一代年轻工程师和老工人们的辛勤科技成果,至此便付诸东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