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鹤声 刘嘉琛
竹竿巷位于天津城北门外,是一条两端窄小、中间较宽的东西向小道,全长约300米。路面用大块条石铺设,两端宽度仅三米左右,中间不过五米,只能通过一辆大地排车,它既不是大街,也不是小胡同,按照旧制360步为里,它是属于里中之道,故称竹竿巷,以示其细长狭窄之意。还有一种传说:当年这条小道中,有一家隆顺号,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的买卖,早年经营南货,因专门运销大宗竹竿生意而发迹,故命名为竹竿巷。
竹竿巷东临北门外北大关,东口与估衣街西口相对,直通锅店街、归贾胡同、侯家后、单街子一带商业繁华区,可与毛贾夥巷、宫北大街、天宫后、宫南大街相通;北靠南运河南岸,南邻针市街、北马路北门西一带;西口与茶店口、曲店街、缸店街相通,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潮州、福建、广东、山西、伊犁、深冀各地区的著名客帮,大部都集中在竹竿巷的邻街——针市街附近一带的潮义栈、隆顺里、晋益栈、晋益西栈、近仁里、闽粤会馆等处。在潮义栈和闽粤会馆里,住着潮、闽、广三帮著名的大糖商,他们从南方运来大量的食糖(潮白、棉赤)都在此处成交,供应着华北各地以及天津各杂商和糕点业。各地客帮收入的货款,就地在竹竿巷、针市街的各银号办理转帐划拨、付现、汇款等事宜,收解极为便利。晋益栈和晋益西栈里都是山西帮各大票号的驻津分庄,以及大贸易商的驻津办事处,成为山西帮的集中场所。隆顺里和近仁里都是深冀州和赶西大营的伊犁帮,其中有专门经营运销药材的药材商,如著名大药材商通济元,大药材店隆顺榕总店,还有去新疆伊犁经营洋杂货、土特产的伊犁帮,如天津杨柳青富商周家经营的同盛和,杨柳青大富商安荩臣经营的文丰泰和杨柳青石家、贾家等等,都是伊犁帮的典型大户。
20年代的竹竿巷,到这里进行交易的各地客帮络绎不绝。一些从事棉纱、杂货、药材、纸张、茶叶、麻袋的掮客,仨一群俩一伙地在路旁交头接耳,时而在袖口里互掐手指,时而高声吵嚷争得面红耳赤,也有的附耳低语(俗称“打哑谜”)讲价钱,穿梭似的来来往往,不绝如缕。当时天津各行各业包括各银行、银号、商号以及外商银行,要通过华帐房办理申汇事宜,不论是几十万甚至百万两行平化宝银或银元的汇款额,都要以竹竿巷附近的公记经纪人成交开盘、收盘行市为依据。因此竹竿巷这个巷子虽小,但在经济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对促进天津金融、贸易的繁荣,沟通南北物资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
竹竿巷虽小,却开设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天津商业巨户。商号的建筑大多是宽阔的大四合院,青砖木结构,磨砖对缝青石作碱,大漆门窗隔扇,装修阔绰讲究,古色古香,金字牌匾辉煌夺目。这些大商号,大部分都是天津著名的“八大家”穆家、石家和“棉布业八大家”的金桂山、潘耀庭、卞润吾、胡树屏、孙娘轩、范竹斋、乔泽颂、纪卫瞻等,以及豪绅巨商章瑞廷、大总统冯国璋、大买办魏信臣、巨商孙樾桥、赵仲山、赵聘卿等人所经营的大棉纱庄、大银号、大杂货商、茶叶庄、麻袋庄、南北货的姜厂和关东烟铺等等,可谓天津商业之荟萃。
竹竿巷这个小巷里,有大棉纱商24家,大银号8家(其中有西街代表性的两家,山东帮一家,山西帮一家,本地帮4家),大杂货贸易商3家,著名茶庄2家,大麻袋庄一家,最早最老的烟铺一家,共39家。其中二分之一以上是新老“八大家”所经营的。总计这些家的自有资金(不靠外力),总额约在二三千万两银子,因此素有“银子窝”之称。在24家棉纱庄中,比较最有代表性的是如下四家:
(1)隆顺号仁记棉纱庄
该号位于竹竿巷中间,著名茶庄正兴德对过,创办于清嘉庆年间,由天津新“八大家”之一“乡祠卞家”卞荣卿、卞述卿昆仲独资经营,经理张华荪。卞氏昆仲逝世后由卞荣卿之子卞润吾和卞述卿子卞祝吾继承父业,经理张华荪去世后由冯万清继任。该号在上海、日本大阪均有驻庄,资力雄厚,除资本10万两白银外,尚有股东吉源堂卞存款及经理、股份掌柜、职工等的大量存款100多万两,每年东夥分红款项,皆存在该号长期不动,连年积累极丰,虽与各大银行、银号有钱往来,但在一般情况下,从不向银行银号透支或贷款。
该号在日本声誉很高,驻大阪负责人与日本各大纺织株式会社关系密切,可直接订购或包销大批棉纱布,吞吐能量庞大,并包销天津纱厂产品,与华北、东北、西北各大省市区县乡镇各地客帮交往广泛,信誉很高,为天津纱布业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号拥有谦丰银号,福康仁银号为后盾,在商业竞争中,因资金充裕、实力雄厚,占有绝对优势。
(2)瑞兴益成记棉纱庄
该号位于竹竿巷中间,坐南向北,为天津最大棉纱庄之一,创于1906年。股东为峰泽堂金桂山、耀远堂潘耀庭合资经营(金、潘两家皆为“棉布业八大家”),以金、潘二人为经理,潘为长期驻日本大阪驻庄负责人,纱布业在日本设庄者首推该号。后来提升范竹斋、倪鉴塘为经理,倪谷香、刘竹久、吉士珍为副理,范竹斋与吉士珍长期驻申庄。潘耀庭逝世后,由倪谷香继任驻日本大阪负责人。资本10万两白银,金、潘各半。因金、潘两家财势大,从不占用银行、银号款项,在流动资金方面,有金、潘两家长期存款各百万两,还有经副理、股份同人等长期存款七八十万两。
该号平日库存棉纱不下两万包,价值300多万两,行市大涨时就大量卖出,暴跌时大量买回,因属自己资金,不受负债牵制,吞吐能量庞大,动辄千包,同业中多窥视该号动态如何而随之进销。拥有洽源、晋丰两大银号为后盾,经济活动能量相当雄厚。
(3)同益兴棉纱庄
该号位于竹竿巷中间,晋丰银号旁边,坐北向南,创办于1913年。股东范竹斋,经理任镜涵,资本10万两。范竹斋原为瑞兴益棉纱庄驻申庄负责人,瑞兴益营业发达,连年获得丰利,范竹斋也分得很厚的人股,羽毛渐丰,后来上海有两大纱厂股东与范合作,成立同益兴棉纱庄,范乃辞职瑞兴益,加入了同益兴,所出股本占总额三分之一,并担任经理。不久,上海的两股东因故退出,改为范竹斋独资经营,由任镜涵任经理。
1914年第一次欧战爆发,海运中断,天津的西洋棉纱货源奇缺,行情猛涨,但日本与中国尚能通航,日本棉纱依然可以进口,同益兴乃大量购进日纱,及时结汇,使同益兴获得低买高售的好机会,因而发了大财。到后来范竹斋也成为同益兴、靖源隆、余丰厚、余甡厚四大棉纱庄股东,北洋纱厂经理,福安信托公司股东,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华帐房买办,大房地产主,被称为天津新“八大家”之一。
(4)庆生棉纱庄
该号位于竹竿巷东端,坐北向南,孙中凯(元隆绸缎庄股东孙烺轩之子)独资经营,资本10万元,于1926年开业。经理李子滨、王子坡。
庆生号棉纱庄成立后,由于孙家有大量款项长年存于该号,有晋丰银号为靠山,资力相当雄厚,可与瑞兴益、隆顺、同益兴几大棉纱庄抗衡,经理李子滨与北洋纱厂章瑞廷、裕元纱厂卢宠之关系密切,长期大量购进北洋、裕元所产棉纱,后来裕元纱厂所产棉纱统由庆生号棉纱庄独家包销,得以操纵市场,左右行情,平日库存棉纱两三万包,吞吐能量惊人,各路大客商络绎不绝,营业大进,大有压倒瑞兴益、隆顺而称霸同业之势。孙仲凯被人们称为新“八大家”之一。
除上述四家代表性的大棉纱庄外,在竹竿巷内,尚有纱布庄20家,计有:
隆聚纱布庄,资东卞涤新,经理暴子周。
恒泰永纱布庄,股东章瑞廷,经理邱俊峰。
同生源纱布庄,后改为广增祥,股东孙越桥、孙润生、经理徐浩如。
华信成纱布庄,股东冯国璋。
庆丰义纱布庄,股东为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经理黄献臣。
锦隆纱布庄,由纪卫瞻(天津著名大绸缎庄敦庆隆股东,新“八大家”之一)独资经营,经理左秉衡。
隆源纱布庄,股东卞润吾(新“八大家”之一),经理冀鼐亭,与隆顺号仁记棉纱庄为联号。
靖源隆纱布庄,股东范竹斋,经理靳馥卿。
同昌源纱布庄,股东孙越桥(德和永杂货庄股东),经理孙哲忱
万德成纱布庄,股东李鉴泉,经理胡书林。
万和成纱布庄(万德成联号),经理唐桐轩。
合春纱布庄,股东朱、张(名字记不清了)两家合资经营。
合泰纱布庄,股东朱、张两家合资经营,与合春纱布庄联号。(www.xing528.com)
通成兴纱布庄,股东刘子珍,兼经理。
德聚兴纱布庄,股东为眼科专家田大文,经理齐馨圃。
义庆祥纱布庄,股东张博言,自东自掌。
荣华泰纱布庄,除经营纱布外,并经营大宗浏阳夏布,畅销华北,经理阎某。
同兴德纱布庄,股东王心容,经理李雨滋。
三兴纱布庄,股东与经理已记不清。
厚记兴纱布庄,股东与经理已记不清。
竹竿巷内银号8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银号两家,洽源银号和晋丰银号,兹分述如下:
(1)洽源银号:位于竹竿巷中间,坐南向北,与晋丰银号相对,由金桂山、安荩臣、张云峰、郭矩卿合资经营,经理张云峰、郭矩卿,成立于1903年,资本10万元(1900年庚子以前,钱庄皆以制钱或银两为资本),是天津钱业资本最大的一家。业务范围,以存放款、代客办理收交申汇和买卖银元、银两为主要业务,其特点是不做投机倒把业外经营(如黄金、老头票、羌帖等投机倒把业务,市面上称为“做架子”)的正宗派银号。该号历史悠久,资金雄厚,作风稳重正派,存款不求自来,放款严格审慎,对存款来历不明的拒收,放款对象都是天津素有名声的大户,信用卓著,为西街银号正宗派代表。
1905年洽源号出资行平银10万两寄库银接英商办汇丰银行华帐房,由经理郭矩卿继吴调卿为买办,开创钱业接办外商银行华帐房的先例。
(2)晋丰银号:位于竹竿巷中间,坐北向南,与洽源银号相对,开办于1915年。由“棉布业八大家”金桂山、潘耀庭、孙烺轩、胡树屏等四家合资经营,资本行平银10万两,经理朱余斋、马桂山。与洽源银号同为西街银号具有代表性的两大银号。专营存款、放款、申汇、买卖银元,不做投机倒把业外经营,该号办事规矩认真,对客户计算利息公平合理,不失正宗派风度,每年盈利大部做为公积金,至1934年结束时积累达100多万元,为其它银号所望尘莫及。
(3)瑞生祥银号:坐落在竹竿巷中间,股东是山东省章邱县孟家。原为山东“八大祥”绸缎庄之一,后来改称为银号,其往来户大多数为山东帮行业,与本地帮往来关系不多,于1934年前后歇业。
(4)德源银号:在竹竿巷中间,坐南向北。为裕元纱厂经理赵聘卿独资,经理毛敏斋、倪歧山,属本地帮银号正宗派,以稳重可靠著称。
(5)和济银号:右邻为德源银号。经理王景西、冯敬舆,虽属本地帮银号,但往来户以北京、深、冀州帮较多,与本地帮银号川换往来也不少。
(6)德瑞银号:为“八大家”之一、正兴德茶庄穆家三门四代穆楚帆独资经营,地点在正兴德斜对过。于1904年成立,经理张俊岩(洽源银号经理张云峰之弟),后因经营不力歇业。
(7)庆瑞银号:股东穆少兰,经理王捷帆。王为冀州帮出身,故往来户多以冀州帮为主,与本地商号及本地同业川换交往不多,被称为冀州帮银号。
(8)宏利银号:位于竹竿巷西口,左邻为正兴德茶庄,股东为山西人,姓名不详,经理为秦佩绅(天津人),其存、放款及交往各户皆为山西帮客商,为山西帮代表性银号。
在竹竿巷内有两家著名的大杂货庄,它们是:
(1)德和永杂货庄:位于竹竿巷中间,坐北向南,股东孙樾桥、赵仲山,经理孙润生,专营南北杂货大宗批发兼营门市。在这里每天顾客拥挤不堪,既有外埠客商来津购买大量红白糖,也有本市各区的各大饭庄、大小饭馆、糖果店、糕点店、小商贩以及居民等。该号以销售红白糖、冰糖为大宗,仅糖类每年销售额约在二三百万两银子,其它尚有大宗南北杂货,各种纸张、桐油、口碱、花椒、大料等,品种繁多。该店历史悠久,积累资金雄厚,与天津著名的大杂货店德记、厚记、恒泰昌等被称为“杂货庄四大号”之首。
(2)万有杂货庄(也叫万有姜厂):该号设在竹竿巷中间(小新街内),老“八大家”之一杨柳青石家尊美堂石元士独资经营,经理齐烺臣、杜蕴山,成立于清嘉庆年间,为经营南北杂货的大批发商。石元士死后,子弟们恣情享受,开支浩大,耗费不赀,使该店陷于外强中干之境。经理每年向东家交待帐目,总是后帐倒前帐,好像年年赚钱,显得光彩,后来终因无法经营而歇业。
竹竿巷内的著名大茶庄两家:
正兴德茶庄,坐落在竹竿巷中间偏西口隆顺号仁记棉纱庄对过,坐南向北的五间大门脸,砖瓦木结构磨砖对缝平房,柜房宽大,成立于1796年清朝嘉庆年间,为老“八大家”穆家独资经营,咸丰七年(1857年)以后将原名正兴茶叶铺,改为正兴德记茶叶铺。由穆文英出资津钱二万串经营。至民国初年由穆雅田任经理,大宗批发各种茶叶,以“绿竹”为商标,驰名全国,各省客商云集,每天门市上顾客盈门,以0.96元一斤的大叶最为畅销。该店经营的茶叶,不论高档还是低档,在配制加工中,均不用仔茶,这就是正兴德茶叶沏泡到底而不变色的奥秘所在。
在经营管理上,该店在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产茶地区均有分庄、直接采购、窨制,在产茶地区设有茶厂12处,并在津设置了制罐厂一处,仓库六处,此外在北京设分店一处,保定二处、沧县、泊镇各一处,茶叶远销新疆、哈尔滨、东三省、山西、甘肃、山东、河北等地区,操纵了整个华北茶叶市场。
竹竿巷是正兴德茶庄的发祥地,此后它又在最繁华地区的东北城角官银号及劝业场附近和平路长春道交口处,分别设立分号,每天营业额均在1000多元。三店年零售及批发额总计达150万元至200万元,每年盈利少则10万元,多则20万元,资金积累愈加雄厚。该号与成兴、泉祥鸿记、广裕、永安等,成为天津著名的“五大茶庄”之首位。
在30年代中期,在这个巷子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大茶庄,就是成兴茶庄,它创于1936年,位于竹竿巷中间晋丰银号旁,是由原正兴德的几名职员组成的,以刘少波为经理,许鲁真为副理,资本三万元。在初创时,只作内局批发业务,后在正兴德东边设立门市部。
成兴茶庄以信誉为本,重视质量和宣传,它不仅设立函售部、电售部、批发部等,而且首创了“成兴袋茶”,大力推销。因为袋茶价格公道,携带饮用方便,斤两准确,保证质量,颇受顾客欢迎。从此“成兴袋茶”轰动一时,华北各省市乡镇推销很广,使成兴茶庄业务大振。1939年前后又在法租界天增里设立分号,营业始终不衰。
竹竿巷东口有一家古老的烟铺——中和烟铺,为山西人刘某经营。它是天津最大最老的烟铺,专门销售关东烟叶、水烟、云烟、鼻烟、杂拌等,高中低档货品齐全,除销售本地外,外埠来津的各地客商也来此大量采购。在30年代时曾重修门面,五层楼房,门口挂着“烟魁”两个金字竖匾一块(现陈列在天后宫内民俗馆里)。两旁书有对联。说明其成立年月,当在公元1628年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代前后,在天津最老商店中,恐无出其右者。
竹竿巷西端临茶店口,坐南向北,有一家规模不大的麻袋庄
永和麻袋庄,它是由王永和艰苦创业干起来的。王逝世后,由后嗣王树华、王树荣、王树培兄弟三人继承此业。这个麻袋庄开始只有一间门面,原料是由各处沿街叫喊收集来的旧麻袋,经过加工整理,缝缝补补,拆大改小,然后出售,可以带来一两倍的收益。当时由于市间行使铜元,都用小麻袋装钱,后来造币厂开铸袁头银币,小麻袋的用量就更多了。每一小麻袋可装银币1000元,规格一致,除造币厂大量需要外,各银行、银号也大量使用,因此永和麻袋庄缝制小麻袋供不应求,业务日益兴旺。后来发展到向国外订购印度麻袋。由于盐场、粮行、斗店都需要大量麻袋,使永和麻袋店的业务由零售逐渐发展到大量批发。后来王树华、树荣、树培兄弟三人分家,各立门户,仍用永和字号,另加华记和荣记,以资区别。1935年王树华又与四行准备库经理刘骘瞻合资10万元,成立华丰银号,使永和华记在资金方面更加雄厚,成为麻袋业中之翘楚,同业中皆以“麻袋王”称之。
“九一八”事变以后,时局动荡不稳,战火连绵,日本唆使便衣队暴乱,工商百业备受侵害,许多工商业者纷纷向租界地搬迁,以求发展,原先活跃在竹竿巷里的各大商号也都先后迁入租界。如瑞兴益棉纱庄迁到法租界五号路(今吉林路与哈尔滨交叉口处),改字号为泰丰号;隆顺号仁记棉纱庄迁往“法租界五号路,改字号为慎益商行;庆生号棉纱庄迁到法租界四号路(今滨江道),改字号为和昌号,德和永杂货庄迁到和平路南头寿德大楼内,改字号为聚记号;洽源银号迁入法租界二号路(今长春道)四德里,改组为宏源银号;晋丰银号迁往法租界三十号路(今哈尔滨道),改组为庆益银号;德源银号迁到法租界六号路(今哈尔滨道);和济银号迁到法租界三十号路(今哈尔滨道)恒和西里;成兴茶庄于法租界天增里国民饭店对过设立分号;经营三百多年历史悠久的中和烟铺,因市面萧条而结束歇业。竹竿巷这个商业繁茂之地,随着商业中心的南移,而失去它早年的风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