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中旬,桂系当局得知红八军主力已分赴各地、龙州城防薄弱后,便命令驻南宁的第十五军第一师师长梁朝玑率两个团的兵力,并勾结地方反动武装共4000多人,沿邕龙公路和左江北岸分两路向龙州进犯。由于驻守左县驮卢的第一路游击支队司令冯飞龙暗中已背叛革命,当朝玑梁部到达驮卢时,冯飞龙部佯装抵抗一会便临阵逃脱,为敌大开方便之门,敌人得以直奔龙州。驻守龙州的红八军军部、第二纵队及农赤军、赤卫队等不足2000人仓促应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离开龙州城,向凭祥、中越边境十万大山进发,途中多次被围追堵截,伤亡惨重,大部失散,领导分头寻找地方党组织。
红八军主力离开左江地区后,左江革命根据地丧失,革命处于低潮。在白色恐怖下,养利、万承、雷平的农赤军仍与左江各地农赤军一道坚持了艰苦顽强的斗争。
在养利县,1930年3月28日,国民党广西当局派黄鹤龄师从田东来到果德、果化、镇结、龙茗、养利一带进行“清剿”。养利县革命委员会以及农民赤卫队被迫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村屯隐蔽起来。苏文灿首先到地灵乡那信村赵启焕家隐避,又潜伏到黄玉祥家了解国民党动向。鉴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苏文灿对黄玉祥、赵启焕等作了必要的交代后,秘密转移到天保、向都等地,投入黄茶新农赤军大队。至此,养利县革命委员会解体。1932年5、6月,国民党养利县县长李先华带兵到地灵乡那信村板润屯搜查,在赵焕瑛家搜查到养利县革命委员会印章,赵焕瑛被捕。同年6月18日,赵启焕及骨干梁建禄、零堪堂、赵宛在县城被国民党养利县当局杀害。1933年,养利县当局逮捕了农军骨干赵继明、汤相函、赵桂夫、李春荣、赵宝业、赵有邦、林积尧等11人并将他们杀害。1934年夏秋,养利县当局杀害了农军骨干汤德立、汤相成。1935年2月27日,黄玉祥被养利县当局逮捕并押到雷平县城监禁,3月3日被杀害于雷平县城。同年被杀害的还有农军骨干零贞仁、赵天文等。在雷平县,黄昆庭自率领农赤军离开龙州城后,也遭到敌人的“清剿”,损失很大,被迫带着仅剩下70多人枪退回家乡太平。此时,国民党雷平县当局四处抓捕革命骨干,悬赏通缉梁明伦、黄昆庭等,梁明伦被迫出走,经南宁前往香港避难。
在雷平县,面对国民党当局制造的白色恐怖,农赤军陷入困境,黄昆庭在太平一带招集近300人枪,到养利、龙茗、镇结一带活动,试图上右江寻找红七军、红八军,途中多次与敌军遭遇,只好退回家乡。由于部队给养困难,黄昆庭便遣散部队,待机东山再起。1933年4月22日,黄昆庭在太平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农军骨干梁明纪),后被押送龙州。黄昆庭、梁明纪家被洗劫一空。黄昆庭、梁明纪被捕后,原雷平县政府秘书戴文宗发动雷平县各界人士联名上书广西省政府保释黄昆庭、梁明纪,但没有成功。11月15日,黄昆庭在龙州北门飞机场英勇就义。随后,戴文宗也被杀害。接着,赤卫队副大队长许中华和三连连长陆启祥、为红军带路的安汉村农民隆玉清均遭杀害。
在下雷,24寨农军于1930年3月20日随红八军第一纵队从靖西紧急退回时,回到湖润街。4月下旬,国民党雷平县下雷民团与湖润乡反动武装共200多人枪围攻湖润街。唐飞麒率领农军与敌人激战,由于弹药不足,农军牺牲2人后被迫向土湖转移。随后,唐飞麒率领农军攻打驻扎在龙茗县三加乡的向都县民团黄怀松部并将其击败。6月4日,唐飞麒在土湖乡智刚村岜黎屯附近召开会议,动员群众参加农军,并将农军改编为广西镇南第一游击第一独立大队,唐飞麒任统领,下设三个营,营长分别为覃仕丰、凌文丰、农大。不久,唐飞麒在土湖乡通音屯山岩召开农军骨干会议时,因遭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土湖乡民团100多人枪包围。营长覃仕丰等在突围中牺牲。唐飞麒带领卫士冲出包围圈。同年8月,唐飞麒率余部到天保县妙怀记屯与天(保)向(都)农民赤卫队以及靖西农民赤卫军汇合,三支队伍整编为左右江赤卫军第一路军,黄庆金为总指挥,唐飞麒为副总指挥,黄怀贞为政委。11月,赤卫军攻打占领向都县城,县长黄怀松逃跑。赤卫军除留少部分兵力驻扎县城外,其余回到妙怀记屯休整。不久,唐飞麒率部分兵力到龙茗县秾茗一带活动。其间,国民党雷平县当局悬赏缉拿唐飞麒并大肆搜捕农军骨干。1931年3月11日,唐飞麒在养利县地灵乡岜兰屯活动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杀害。农大逃往隆安县避难。敌人将其母亲抓到县城关押,折磨致病危时才出狱,不几天含恨身亡。国民党雷平县下雷民团还强迫参加过农军的进行登记“自新”,每人交5块、30块至50块光洋不等,许多未来得及逃走的农军骨干被反动当局捕杀,农军战士纷纷向外逃难。下雷地区的农军队伍解体。(www.xing528.com)
在龙茗县,1930年3月下旬,当敌军黄鹤龄师从镇结向添等圩及龙茗县城逼近时,马镇武带领龙茗县革命委员会人员和马臣烈营共100多人枪转移到全茗一带活动。8月,马镇武、马臣烈带领农军到龙州、凭祥、宁明、明江、思乐等县活动。1931年4月,队伍被打散,马镇武、马臣烈等率部分农军潜回全茗隐蔽。不久,马镇武、马臣烈在本地重新组建一支10多人枪的农民武装,攻打龙茗县秾茗乡土豪黄锦添,筹集了经费。国民党龙茗县反动武装来“清剿”,队伍被打散。马镇武被迫前往龙州避难,马臣烈被捕并遭杀害于龙茗县城。1931年5月,马镇武在龙州被捕,先被押回龙茗县后被押往南宁监禁,死于狱中。
在万承县,1930年3月下旬,国民党桂系军阀黄鹤龄师从田东经果德、果化向镇结“清剿”。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为了保存实力,何焜率部转移至镇结,回到万承昌明、刘家一带。黄鹤龄部来到养利时,何绍贞劝阻黄鹤龄不要进攻万承,从而使何焜及其部队免遭“清剿”。5月,为了取得与红八军以及兄弟县农军的联系,何焜率万承农军到同正县那隆,欲往钦廉方向寻找红八军,后因探悉国民党重兵驻守左县驮卢一带而返回万承。
1930年夏,桂系军阀与蒋介石矛盾加剧,桂系主力从左右江地区转移回南宁。6月,红七军回师东兰,收复百色城,又乘胜收复了右江沿岸县城,恢复工农政权。8月初,红七军第二纵队二营(冯达飞营)一部和林柏(总指挥)率领的向都赤卫军来到龙茗县添等一带活动。何焜、李冠斌重整队伍前往配合。其间,红七军准备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妇女干部和家属则疏散到各地。红七军秘书处处长陈可福写信给何焜,叫何焜到镇结与果化边界接红军女战士李杏锦(红七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的妻子,共产党员)、邓仲琴(陈可福的妻子)、陈佩珩(陈可福的妹妹)等到万承,以便寻找机会转移到香港。何焜接信后,便派警卫连(连长农桂三)去把李杏锦、邓仲琴、陈佩珩等接到镇结,然后由何焜护送她们到昌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