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吉祥多门塔并不是西藏唯一一座吉祥多门塔造型的佛塔,也不是建造年代最早的吉祥多门塔。在后藏地区除江孜吉祥多门塔外,还有觉囊大塔、江塔和日吾且塔,它们采用的都是吉祥多门塔建筑形式,规模也十分宏大。觉囊大塔、江塔遭到毁坏,成为一片废墟,日吾且塔(图5-7)仍然还矗立在今后藏昂仁县多白区的日吾且村。它们表明吉祥多门塔造型是14—15世纪流行于后藏地区的一种建筑模式和建筑风格,白居寺吉祥多门塔的建造无疑受到这种潮流的影响。
香巴噶举高僧、著名的桥梁专家和藏戏创建者汤东杰布,14世纪初参加了索南扎西主持的江塔的修建和开光仪式,后来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日吾且塔的修建,他十分了解觉囊大塔和江塔的造型和结构,日吾且塔就是根据觉囊大塔和江塔修建而成的。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塔分别位于藏西的拉孜县和相邻的昂仁县,距离很近,因此三塔之间在造型和结构上的相互借鉴和吸收顺理成章。
白居塔在造型和结构上受到三塔的影响,还有两条重要的依据:一是江孜白居寺创建者之一的克珠杰(追封为“一世班禅”)是拉堆地区人,十分了解该地区的觉囊、江塔和日吾且塔,而且他是江孜白居寺的堪布,有权参与决定白居寺佛塔的造型和设计;二是白居寺大部分画家和雕塑家都来自于拉堆地区的拉孜,十分熟悉拉堆艺术风格,所以白居塔的壁画和雕塑艺术受到了拉堆艺术的启迪和影响。后藏地区的江孜白居寺白塔和昂仁日吾且塔,向人们展示了西藏佛塔史上的另一种成就。这里寺塔合二为一,寺即是塔,塔即是寺,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结构合理配置,相得益彰。这种形式与结构的佛塔在西藏乃至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www.xing528.com)
更重要的一点是,白居塔虽然建于15世纪,但是建筑外表却保留了大量尼泊尔佛塔的符号,和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尼泊尔斯瓦扬布纳特塔比较,两塔上部形式接近,为十三相轮,说明了尼泊尔塔与西藏塔之间的渊源关系。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1260年第一次到中国,首先在西藏修建了黄金塔(原址不详),并相继修建了北京妙应寺塔(1271)、五台山大白塔(1301),二者均以尼泊尔的十三相轮为制,相信在西藏建的黄金塔也如此。布顿大师的《大菩提塔样尺寸》一书即以十三法轮为制,并规定了日月心刹制度,改变了尼泊尔塔刹的小型窣堵坡的做法。观察白居塔塔刹,它也采用了十三相轮,但并未用日月刹,仍保留尼泊尔小型镀金窣堵坡的塔刹,另塔首四面各有一双巨眼,绘制眼状纹饰习见于尼泊尔寺庙上,在西藏除白居塔外几乎并不多见。
白居塔前广场原为土路,现铺上平整的石块;设置风马旗的位置也有变动,除此之外白居塔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