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居寺的平面分布及建筑特点-江孜城市与建筑

白居寺的平面分布及建筑特点-江孜城市与建筑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居寺在西藏佛教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寺初建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布顿派、噶当派和格鲁派等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之间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到最后互谅互让,兼容并蓄,各教派同处一寺,寺内供奉佛像及建筑风格也博采众长。按照传统,白居寺的寺院总堪布,是由色拉寺臧巴康参派遣担任。现在的白居寺继续保持着传统的风格,但在规模上比以前大为缩小。1996年白居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寺的平面分布及建筑特点-江孜城市与建筑

白居寺在西藏佛教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寺初建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布顿派、噶当派和格鲁派等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之间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到最后互谅互让,兼容并蓄,各教派同处一寺,寺内供奉佛像建筑风格也博采众长。

图4-1 白居寺现状总平面(2007年10月测绘

白居寺包括措钦大殿(三层大殿)、吉祥多门塔(白居塔)、扎仓和拉康(僧舍)。建筑依山势布置,错落有致,寺中藏塔,塔中有寺,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造型优美的综合建筑群(图4-1、图4-2)。这种塔寺结合的建筑布局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而且也是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至今、集宗教艺术于一身的里程碑式的大型建筑群。从总平面上看,主要建筑佛塔、大殿建于山脚的平地,而扎仓与僧舍沿山麓而建。曾建有16座扎仓,其中格鲁派拥有8座扎仓,萨迦派拥有4座扎仓,噶当派拥有4座扎仓。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僧人有1 500多名,由格鲁派僧人主持寺院管理。按照传统,白居寺的寺院总堪布,是由色拉寺臧巴康参派遣担任。

在寺院调查时,寺院僧人向我们提供了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寺庙全景照片(图4-3~图4-5)。照片是从宗山上拍摄的,我们也在宗山上从同一角度进行拍摄,对两张相同地点但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做了对比。从寺庙外围的围墙可以看出,寺庙的范围没有变化,而寺庙内的建筑少了许多,山坡上的扎仓很多已不存在,仅存7座,新建几处僧舍多在山脚。措钦大殿北侧建于山上的堪布[6]殿现只有一层的规模。山顶西面的围墙已有损坏。值得庆幸的是吉祥多门塔和三层的措钦大殿保存完好。现在的白居寺继续保持着传统的风格,但在规模上比以前大为缩小。1996年白居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4-2 白居寺鸟瞰(2007)(www.xing528.com)

图4-3 摄于1930年的寺庙全景照片

图4-4 现状照片(2007年5月在宗山上拍摄)

图4-5 白居寺僧人手绘寺庙全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