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封建领主开始建立宗寨,其属地的农牧民围绕宗寨居住,形成一个个小部落。这些部落通常选址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宗寨则通常位于关口险地,据险而守,保卫着它的子民。从这时候开始,宗就处于部落的中心位置。到了明朝时期,十三大宗的建立更加强了宗的地位。《西藏王臣记》记载:“于卫部地区,关隘之处,建立十三大寨,即贡嘎、扎嘎、内邬、沃喀、达孜(图3-1)、桑珠孜、伦珠孜、仁邦等等是也。”十三大宗所在地都是重要地段,承担着卫藏地区的安全防卫功能。到清朝,中央政府专门设置大营、中营、小营和边营,管理藏区各部。这些营均有着防御性质,其中以边营最为明显,它驻在西藏边境,抵制邻邦的入侵,负责整个西藏的安全。现在大多数宗堡已经损毁,但是从仅存的几个宗建筑以及宗山遗址中还是可以看出,这些宗具有明显的瞭望防御风格。而我们所知的17世纪重建的布达拉宫,既是达赖的驻锡之地,也是“政教合一”的权力中心,从某种意义上,布达拉宫就是西藏规模最大的“宗”。
以江孜宗为例。在前文“江孜的历史沿革”中已记叙到:吐蕃王朝覆灭后,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江孜一带被赞普后裔法王贝考赞占领,他在山上开始新建王宫。整个建筑群初建于967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4世纪萨迦王朝的朗钦帕巴贝桑布在宗山上重建宫殿。清朝时,设置江孜宗政府于宫堡内。1961年宗山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孜宗堡的建造年代根据白居寺藏抄本《娘地(江孜)佛教源流》记载:“朗钦帕巴贝桑布四十八岁的木蛇年(乙巳,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建大宫寨于山上,名江喀孜。”1365年夏喀哇家族开始有规模地新建堡寨,比白居寺的建设早了53年,但宗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法王殿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964年贝考赞在此建立王宫的时候。(www.xing528.com)
图3-1 从桑阿寺拍到的居于山头的达孜宗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