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的含义及其在古代西藏的地位与建筑特点

宗的含义及其在古代西藏的地位与建筑特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籍可知,古代的宗一般是各大、小酋长的驻地,如城堡、营寨、要塞之类有别于普通民居的特殊建筑。宗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具备完备的防御系统。“宗”又作为西藏地方行政组织基本的单位名称出现,相当于内地的县。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宗一级机构不断增多,清朝时期称“宗”为“营”。一直到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宗”都是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的称谓。

宗的含义及其在古代西藏的地位与建筑特点

“宗”是音译,作为建筑名称最早出现于吐蕃王朝时期。《西藏志》中译为“纵”:“凡所谓纵者,系傍山碉堡,乃其头目碟巴据险守隘之所,俱是官署。”魏原所著《圣武记(西藏后记)》中记载:“全藏所辖六十八城……所谓城者,则官舍民居堑山建碉之谓。”《大清一统志(西藏)》中记载:“凡有官舍民居之处,于山上造楼居,依山为堑,即谓之城。”这里的“城”,就是我们所说的“宗”。据史籍可知,古代的宗一般是各大、小酋长的驻地,如城堡、营寨、要塞之类有别于普通民居的特殊建筑。后来经过发展的宗山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宗政府、监狱、仓库等,一般建造在山头上,山下则为居民区。宗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具备完备的防御系统。

元朝末年,帕竹政权掌权(1354—1618),大司徒绛曲坚赞废除了萨迦时期的万户制度,在乌思藏的紧要地区建立了13个大宗进行管理。各宗政府都设有宗本,每3年更换1次。“宗”又作为西藏地方行政组织基本的单位名称出现,相当于内地的县。宗制度最大的益处就是宗本的定时更换,避免了万户制度下世代相袭的弊端,消除了因家族势力过度膨胀而容易形成的不稳定局面,大大地稳固了帕竹政权的根基。(www.xing528.com)

清朝时期,西藏社会沿用了明朝帕竹政权确立的宗、谿卡制度。随着统治范围的扩大,宗一级机构不断增多,清朝时期称“宗”为“营”。《大清会典》卷九百七十七(西藏官制)中记载前后藏共有124个营,计前藏92 营,后藏32 营。每营设营官1人或2人,以管理各个辖区内的属民。一直到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宗”都是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的称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