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孜城市与建筑|元代白居寺与西藏历史

江孜城市与建筑|元代白居寺与西藏历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江孜修建了白居寺,各方信徒云集,因位于交通要冲,工商业繁荣,遂形成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镇。历史上,江孜曾发生过许多重要战事。12月12日,英国偷越了则利拉山口,13日进驻仁钦岗,21日占领帕里。12日,藏军在江孜抗击英军。15日,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军宣战。7月3日再次会谈时,荣赫鹏发出最后通牒,限藏军于7月5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则采取军事行动。同时规定藏军设代本1名,统领500名藏军驻防江孜。

江孜城市与建筑|元代白居寺与西藏历史

西藏处于十二小邦时,江孜属于十二小邦之一的娘汝部落等四个小邦的统治区。

元代地方政权时期,江孜属于夏鲁万户府辖区,江孜地区设有乃宁千户府。夏喀哇家族帕巴贝桑布任萨迦地方政权朗钦后,因征服夏冬、洛东部落有功,萨迦地方政府把年楚河上游地区统治权授予帕巴贝桑布,从此这一广大地区改称为“班丹夏喀哇”。班丹夏喀哇家族统治时期,元、明朝皇帝曾赐予班丹夏喀哇家族的帕巴贝桑布、帕巴仁钦、饶丹衮桑帕等人大司徒、司徒、朗钦等封号,并赐予印章和诏书。元代,江孜修建了白居寺,各方信徒云集,因位于交通要冲,工商业繁荣,遂形成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镇。

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这里被称为“年堆江孜瓦”,设“宗”级(相当于县)建置,江孜称为帕竹政府政权所辖13大宗谿之一。

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江孜继续设“宗”。噶厦委派僧俗五品官一名任职管理,任期三年。

历史上,江孜曾发生过许多重要战事。1600年,英国成立了侵略东方的大本营——东印度公司。到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站稳了脚跟。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进行新的掠夺,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便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西藏,开始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

1888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一次对西藏地区的侵华战争,即隆吐山战役,占领了隆吐山、纳汤等地。虽然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了西藏人民的誓死抵抗,但由于当时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西藏第一次抗英战争以失败告终。随后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这个条约不但将锡金送入英国之手,而且丧失了卓木山谷以南包括隆吐山在内的热纳宗和后藏岗巴宗大片土地。

1903年7月,英帝国主义派荣赫鹏率领一支万人大军,由麦克唐纳指挥,开始了对西藏的第二次大规模武装侵略。12月12日,英国偷越了则利拉山口,13日进驻仁钦岗,21日占领帕里。1904年1月,英国又相继占领了堆纳、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从此开始了以江孜人民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旧时的江孜,管辖范围比现在要大。它东起龙马卡如拉山,北至桑拉山,南至帕里塘拉山以西,西至卡卡仁青岗,包括现在的江孜、康马两县全境以及亚东县的一部分。

1904年4月11日,英军侵入江孜。自第二次抗英战争开始以来,西藏军民的抗英斗争虽然遭受到一系列失败和挫折,但西藏军民的抗英意志却越来越坚决。得知英军侵入江孜的消息后,西藏各地民兵又重新动员起来,征集军队达16 000余人,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江孜到拉萨的大道上,拉开了江孜保卫战的序幕。

12日,藏军在江孜抗击英军。英国荣赫鹏、麦克唐纳等率军1万余人进犯江孜,占领宗政府。藏军反击,一面在江孜以东的卡罗布置兵力,吸引英军主力,一面袭击英军在平原的大本营,攻克江孜堡垒,将留守江孜的英军包括荣赫鹏在内全部包围,取得初战胜利。

江孜军民在扎奎和帕拉庄园等地进行了顽强战斗之后,5月3日,藏军1 000多人突然袭击江洛林卡的荣赫鹏营地,几乎全歼敌人。荣赫鹏在极度恐慌中带领40名士兵仓皇南逃至康马村,遭到袭击,几乎被杀死。(www.xing528.com)

15日,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军宣战。26日,英军与藏兵再战于江孜。江孜军民群情激奋,凡江孜的民户都出了人力,全民出动和藏军一起,夜以继日地修筑工事。防御工事从白居寺可直通宗山和强扎洞,从街巷的屋舍到宗政府的南头都连接起来。白居寺的制高点上设有炮台一座、台枪一杆,并建立了值班哨制度,寺内喇嘛全体列队待战。由于江孜有了较周密的战斗部署,故陷英军于被动局面达两个月之久。

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将聚集在亚东的全部力量倾巢调出,直逼江孜。英军行至离江孜不远的乃宁寺时,遭到了驻寺守军的坚决抵抗。

6月28日,为了扫清江孜外围的据点,英军向江孜附近的紫金寺进攻,守卫藏军800 余人,激战几日后转移。英军即以紫金寺、帕拉村和江洛林卡三处为基地,包围了江孜宗政府及江孜街巷的藏军。此时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出宇妥噶伦和三大寺代表在江孜与英军会谈。7月3日再次会谈时,荣赫鹏发出最后通牒,限藏军于7月5日前撤出宗政府,否则采取军事行动。

宗政府位于江孜城中央的一个突出的小山上,碉堡式的建筑非常坚固,是江孜平原的制高点。宗山决战就在这里打响。7月5日,英军分三路进攻,一路进攻江孜镇,一名英军大尉被击毙,激战至晚7时,江孜城沦陷。另两路英军在大炮掩护下,猛攻宗山。藏军5 000人坚守堡垒,用土枪和“乌朵”拋石打退敌人。

据当年参加宗山决战的两位老人回忆:“敌人围攻了几天,一直打不下来,我军还在夜里下山袭击英军。山上被断了水,便在晚上用绳将人吊下去取水塘里的污水喝,甚至以尿止渴。虽然这样,但始终没有一个人动摇。”不料,一天一个藏兵装药不慎,将山上的炸药库引爆了,敌人见藏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便日夜加紧攻击。此时藏军仍然坚持战斗,用石头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经过三天的鏖战,藏军一路从北面冲下山,而西南悬崖上一部分来不及突围的战士,就和敌人徒手搏斗,最后全部跳崖殉国,上演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壮举。江孜保卫战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之一,表现出藏族人民热爱祖国,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领土完整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对干部职工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94年西藏自治区把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列为全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把江孜抗英遗址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图0-2)。

电影红河谷》,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这部影片曾获得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此,江孜在“英雄城”的赞誉外,又获得了“红河谷”的称号。

江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得到历代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驱逐廓尔喀入侵者后,清朝中央政府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定,在江孜设守备、外委各1名,统领清朝中央驻军50名,并设粮台、塘汛等机构。同时规定藏军设代本1名,统领500名藏军驻防江孜。驻藏大臣和琳前往后藏与廓尔喀勘定边界,设立“鄂博”界标时,曾在江孜停留,调查了解民情。驻藏达成松筠、帮办大臣和宁在巡边中,到江孜视察藏军训练和粮台、塘汛等事务,并撰碑文立于校场藏军演武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后,清政府在江孜设商务局及海关,统管江孜进出口贸易。1911年后,西藏地方政府在江孜设立商务基巧。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订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当年11月进驻江孜,在江孜分工委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政治机构,和平解决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外交问题,将印度和尼泊尔驻军及商务人员礼送出境。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江孜宗改为江孜县人民政府,划归江孜专署管辖。1964年,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图0-2 江孜抗英英雄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