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景施工图设计实例:五个独立系统设计

水景施工图设计实例:五个独立系统设计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场区的水景设计以静水为主、动静相随。这是施工图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综合考虑设计条件、动线长短等因素,将水系分为ABCDE五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图5-35 水系C与D的拆分点图5-36 水系C与B的拆分点图5-37 动水池潜水泵管道系统图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系施工图设计时,要不断核对关键节点的水池构造与地下室顶板标高之间的关系,水池构造需高于顶板方可施工。

水景施工图设计实例:五个独立系统设计

全园的水景分为静与动两种类型。广场区的水景设计以静水为主、动静相随。内庭院水景以动水为主,形成绵延的溪流。

1.静水设计

广场南侧水池由于横跨地库顶板和实土区,广场顶板区域覆土十分有限,实土区的市政道路设计标高与广场高差较大,在竖向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水池结构的竖向是否与顶板之间有矛盾,跌水线的平面位置以及坡度坡长是否在合适可行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埋于地下的泵坑标高的设计,及其与已完成的市政管网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了解了建筑专业和总图专业提供的建筑顶板和市政管网的标高和位置后,这些矛盾的关键点都可以通过一张剖面图来进行推敲,在竖向上进行合理避让。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对方案设计可实施性推敲的过程(图5-18~图5-20)。

978-7-111-57771-3-Chapter05-24.jpg

5-18 静水池平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25.jpg

5-19 静水池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26.jpg

5-20 静水池结构平面图

静水池的水面厚度虽说是越薄越好,但是过薄的水面对施工精度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特别是面积较大的静水面,池底和池壁标高如果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水流不均匀,池底和池边溢水不均匀。所以一般控制最深水深在5~8cm左右为好。若希望水面呈现出轻薄的效果,除了控制水深,还应考究池壁的做法,以水面看似无边界的效果为佳,水满则溢,整个水面充盈在水池之中,用池壁的高度来控制水深。池壁选用和池底一致的材料在边缘形成切脚,与池底融为一体。池壁以外设计溢水沟,上覆卵石。同时由于水池的竖向异于场地竖向而自成一体,通过立面图可以表达这种竖向关系,所以水池池壁与场地的关系经过了由池壁高于场地、平于场地、低于场地的连续变化。此处需要通过不同的剖面图来分别表示几处节点的做法(图5-21~图5-25)。

978-7-111-57771-3-Chapter05-27.jpg

5-21 池壁12-2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28.jpg

5-22 池壁2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29.jpg

5-23 池壁3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30.jpg

5-24 池壁4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31.jpg

5-25 池壁异形石材放大

在水专业设计师配合介入后提出意见,由于方案设计跌水线长度达到11m,经过计算跌水运行时水量较大,相同体积下的泵坑尽量浅挖以避免市政管网,泵坑须做到与跌水线等长,2m宽、1.2m深。如图5-26所示,泵坑整体暗埋于地下,收水口边缘压顶做特殊设计,一是为了防止水花四溅,二是保证人员安全(图5-26~图5-28)。

978-7-111-57771-3-Chapter05-32.jpg

5-26 泵坑剖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33.jpg

5-27水槽放大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34.jpg

5-28 异形压顶放大图

为了保证水池水量均匀、跌水线出水丰沛,在设计了合理尺寸的循环泵坑之后还应同时考虑补水花管的位置。除了在水池西端的暗槽内设置了DN80的通长喷水花管外,在跌水面起点处加设一道喷水花管,隐藏在暗槽内。花管两端设堵头,开孔φ10,间距150mm。两处喷水花管以DN100分别接入泵坑内的两个水泵QSP65-7-2.2。此两处花管同时为水池补水。补水花管应当尽量隐藏,在补水槽细节处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在构造部分留出安装空间,在饰面部分尽量掩饰,以保证水池整体效果(图5-29)。

978-7-111-57771-3-Chapter05-35.jpg

5-29 静水池潜水泵管道系统图

水池饰面选择黑色光面花岗石,这种材料作为水池基底可以形成明净的倒影,在静水设计中颇为常见。在静水面部分,黑色光面花岗石池底雕刻了企业标识,以“印章”为设计原型的阳刻效果,并以毛面处理加以强调。跌水面部分为了表现出水流的生动变化,在饰面上做了特别的设计,形成一道道的倒齿,并形成疏密的渐变,使得水在流淌时翻滚起伏溅起水花,丰富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图5-30)。

978-7-111-57771-3-Chapter05-36.jpg

5-30 跌水面

a)跌水面石材纹样

978-7-111-57771-3-Chapter05-37.jpg

5-30 跌水面(续)

b)跌水面效果

2.动水设计

我们将整个动水水系进行拆解,分段进行设计。将各段水系进行“假连接”,使其在视觉上是联系的,但在设备系统上则是相互独立的(图5-31)。

978-7-111-57771-3-Chapter05-38.jpg

5-31 动水水景拆分

因为内庭院水池动线长,如果按照方案设计中的理想情况进行设计,只设计一处源头和几处收尾,池底找坡最小坡度0.3%形成的水深高差最多可达到1.2m(0.3%×L),不能满足《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要求的安全水深70cm。同时循环用水泵坑的储水体积会非常之大,水泵无处安放,回水管的路径会非常长,加之还存在回水管穿越建筑楼板的情况,这在施工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是施工图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综合考虑设计条件、动线长短等因素,将水系分为ABCDE五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

ABCDE五个水系分别向一侧或是两侧找坡,将断头处隐藏在桥下或是置石之中,以达到视觉上相互联系的效果。其中水系E位于下沉庭院的实土区,其他水系均位于地下室顶板之上(图5-32~图5-34)。

978-7-111-57771-3-Chapter05-39.jpg

5-32 动水池B段平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40.jpg

5-33 动水池B段结构平面图

978-7-111-57771-3-Chapter05-41.jpg

5-34 动水池A段主景跌水剖面图

水系A水面整体标高高于周边场地,与建筑顶板之间的距离较为富余。跌水主景设计一层跌水,两级水面高差为500mm。地形和置石相结合,在跌水处形成自然的背景。

水系A从主景的跌水处分别向西侧和南侧流淌。水系往东池底连续找坡,最终与水系B相遇,由一道池壁分隔开来,此两处的水面及池底标高均不相同,池壁由置石进行修饰,以达到自然的效果。水深从200mm至末端达到500mm,可直接放置潜水泵。水系往南与水系C相遇,连接处隐藏在桥下。水系末端局部挖深,水深达到500mm以放置潜水泵。西、南两侧的潜水泵分别对跌水主景跌水不断进行补水,完成整个水体的循环(图5-35~图5-37)。

978-7-111-57771-3-Chapter05-42.jpg

5-35 水系CD的拆分点(www.xing528.com)

978-7-111-57771-3-Chapter05-43.jpg

5-36 水系CB的拆分点

978-7-111-57771-3-Chapter05-44.jpg

5-37 动水池潜水泵管道系统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系施工图设计时,要不断核对关键节点的水池构造与地下室顶板标高之间的关系,水池构造需高于顶板方可施工。在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抬高构造层减小水深的做法完成设计。但若水深是无法突破的,如水系C,业主要求水深不少于500mm可以养鱼,只能将建筑顶板作为池体构造的一部分,与池壁一体浇注,并完成防水、保护层等一系列做法。这种做法需要园林景观与建筑两个专业密切配合,把握好施工的时序。当池体构造与建筑顶板距离过近时(<500mm),因为基础施工中素土夯实的实现度较低,所以取消素土夯实的做法,直接将混凝土垫层加厚直至顶板层,池体构造直接生根于顶板,以保证水池的稳定。

自然式水景的施工难度主要在于面层材质的铺贴,想要达到自然的效果,从石材种类、大小、铺贴方式上都需要详细的设计,施工和现场效果控制难度相对较高。施工表达建议结合意向图进行说明,设计师需要到现场进行指导施工。

石材选用房山自然块山皮石(市场上又称为云片石、片岩、页岩等),除了因为这种石材天然的横向自然纹理与我们设计的无论是悠长绵延的水系还是平面上自然伸展的水池形态十分契合,还因为这种石材无论作为池壁池底贴面石材还是池岸园林景观置石都有十分不错的效果。两种装饰材料选用一种石材可以突出水池的完整性和简洁性,使得水池的整体呈现效果在古典的形态中散发出现代的气质。同时由于相较于暖色材料,冷色调的石材对水本身的凸显更加明显,所以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选用深灰色。水池立面的石材铺贴希望形成水平线条的效果,所以石材在加工厂中被加工成宽度3~5cm、长15~30cm的条状,保留原始自然面。在铺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石材进行二次筛选和简单的修饰,避免池壁最终呈现效果过于凹凸不平。

水池底面设计为编号1-3的石材组合铺贴,并用砾石弥缝,由于多方面原因最终呈现效果与图纸有所差异。

置石的布置在后期进行。石组的大小和点位在图纸中均已表达。结合现场所到石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合适大小的材料和组合方式进行多次修正,在达到效果后用水泥砂浆对石材进行固定。随后用立面石材材料对交接处进行修饰,预期达到置石与池壁一体的效果(图5-38、图5-39)。

978-7-111-57771-3-Chapter05-45.jpg

5-38 池底铺装及叠石详图(一)

978-7-111-57771-3-Chapter05-46.jpg

5-39 池底铺装及叠石详图(二)

a)岸边大型置石意向图 b)岸边条形叠石意向图 c)岸边中型置石意向图 d)自然水系池底铺装样图 e)驳岸压顶石样图

3.水池池体的施工流程

水池施工的整体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定位放线、基础开挖、基础施工、预埋管线、池底浇筑、池壁浇筑、找平、做防水、试水试验、做饰面。

(1)静水池施工流程。

步骤1:基础施工。建筑顶板标高为-1.8m即47.95m,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回填土分层夯实,夯实后铺设6∶4级配砂石垫层,厚度300mm。图5-40中已经完成了素土夯实及级配碎石的铺设。240mm厚Mu7.5非黏土砖墙M5砂浆砌筑完毕,该砖墙的主要作用是固定3+3SBS防水卷材的收边。

978-7-111-57771-3-Chapter05-47.jpg

5-40 静水池基础施工

步骤2:结构施工(图5-41、图5-42)。为了保证水池呈现效果美观,特别是在水面厚度较薄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管线裸露的。所以将补水管DN100预埋在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之中,布置好管网并确认管网正常运行之后,再进行结构的浇筑。池底的配筋为φ12@200双层双向。同时进行支模板的工作。上述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浇筑了。

978-7-111-57771-3-Chapter05-48.jpg

5-41 静水池结构钢筋安装、支模板、预埋管线

978-7-111-57771-3-Chapter05-49.jpg

5-42 浇筑完成的静水池结构

步骤3:防水施工(图5-43、图5-44)。防水层铺贴之前需要进行基层清理,基层必须平整、坚固,无起砂、起鼓、凹凸和裂缝,如发生上述现象,须加用107胶的水泥砂浆修复。

978-7-111-57771-3-Chapter05-50.jpg

5-43 静水池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

978-7-111-57771-3-Chapter05-51.jpg

5-44 静水池防水施工——铺贴防水卷材

步骤4:试水试验(图5-45)。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试水试验,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充水,二是水位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24h。

978-7-111-57771-3-Chapter05-52.jpg

5-45 静水池试水试验

步骤5:饰面铺贴(图5-46)。在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饰面铺贴。这是水池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978-7-111-57771-3-Chapter05-53.jpg

5-46 静水池完工后的效果

(2)动水池施工流程。动水水池的施工基本流程与静水无异,图5-47~图5-52展示了从基础施工、池底浇筑、池壁浇筑、找平、做防水、做饰面、布置置石的施工过程。

978-7-111-57771-3-Chapter05-54.jpg

5-47 动水池基础施工

978-7-111-57771-3-Chapter05-55.jpg

5-48 动水池结构支模浇筑

978-7-111-57771-3-Chapter05-56.jpg

5-49 动水池防水施工

978-7-111-57771-3-Chapter05-57.jpg

5-50 动水池饰面施工

978-7-111-57771-3-Chapter05-58.jpg

5-51 动水池布置置石

978-7-111-57771-3-Chapter05-59.jpg

5-52 动水池建成效果

978-7-111-57771-3-Chapter05-60.jpg

5-52 动水池建成效果(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