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代以来,随着中原居民的不断南迁入闽,福建文化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流,同时又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多种文化的复合文化形态。就建筑来说,福建土楼不仅有源自我国中部传统建筑的三合院、四合院等形式,还有土楼、竹筒楼、土堡等极富福建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一些在中原地区已经无处寻觅的建筑构造形式与方法,在福建的传统建筑中,却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延续。
福建传统民居建筑有“土堡围屋”“方圆土楼”等多种类型。“土堡围屋”型是福建古人为抵御外敌而发明的一种建筑类型,外墙用夯石筑成,内部按照传统民居建造,是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的建筑形式。方圆土楼分为方楼和圆楼,是学术界所谓的“福建土楼”。方楼从外观看,四角整齐,封闭结构,有的四周高度相等,有的则是前低后高。圆楼的重要特点是大门,祠堂等都建在中轴线上,两边设计成对称结构。
福建土楼出现于宋元时代,也就是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经过明朝前期到中期的演变,到民国期间臻于成熟,并持续至今。在建筑形制方面,福建土楼是一种能够满足家族聚居需要并具备良好的对外防御功能的封闭式、围合型的大型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至少有两层以上的规模,选用穿斗式木架构和夯土墙共同承重,以圆形和方形为主,此外还有一种以对称布局的“三堂两落”为特征的五凤楼,以永定高陂的裕隆楼最为典型。(www.xing528.com)
在福建中部的三明、永安、沙县等地的山区,有一种名为“土堡围屋”的特殊建筑形制,也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类型中的一大类。有一些文章把土堡围屋混同于福建土楼,实际也是错误的。以永安安贞堡为代表的土堡围屋,在建筑形制上,是连廊式土楼与庭院式民居巧妙结合的产物,脱胎于客家土楼,但与客家土楼相比较,又有较大不同。例如,土楼居民生活起居的场所,就是外圈环楼,而土堡围屋的生活起居,则位于合院内部。又如,客家土楼外墙全部用夯土筑成,而土堡围屋的外墙,底层全由厚达4米的夯石筑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