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世纪杰出学者吴莱与长芗书院

16世纪杰出学者吴莱与长芗书院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宋濂《浦阳人物记·吴莱传》记载,“重纪至元三年,监察御史许绍祖以茂材荐调长芗书院山长。”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至元六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至元十七年,因病归怀庆休养。皇庆二年,从祭孔庙。延祐七年,吴莱24岁时,被荐为礼部编修。但这年吴莱已44岁,而且也就在这一年病逝。方凤,字韶卿、韶父,一字景山,自号岩南老人。

16世纪杰出学者吴莱与长芗书院

字立夫,本名来凤,门人私谥渊颖先生。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的长子,浦阳(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举进士不第,在礼部谋职,与礼官不合,退而归里,隐居深袅山,深研经史,宋濂曾从其学。后以御史荐授饶州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未行而卒。年四十四岁。有《渊颖集》十二卷传世。《元史》有传。

吴莱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黄溍、柳贯并称“金华三先生”或“浙东三大家”。

吴莱《四库全书·渊颖集》提要

(1)结缘长芗

一代大儒吴莱是如何被举荐为地处一隅的长芗书院山长的呢?举荐者何人?据宋濂《浦阳人物记·吴莱传》记载,“重纪至元三年(1337),监察御史许绍祖以茂材荐调长芗书院山长。”许绍祖何人?他是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的嫡孙。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元宪宗四年(1254),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因病归怀庆休养。次年卒,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皇庆二年(1313),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许衡博学多才,家学传承上,在元代创造了一个传奇。他的子孙在三代之内竟有四人担任过元朝廷的尚书之职。其中许绍祖,字克学,历任秘书著作郎、中书检校、南台御史、云南省郎中、兵部侍郎等职,先后任户部、礼部尚书。

许绍祖举荐吴莱任长芗书院山长时,吴莱已经声名鹊起,俨然一代儒宗。然而此时的他却未授一官半职。对于无意仕途的吴莱而言,入仕已不是他的理想。入主书院,授徒讲学,是当时学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入世途径。

与吴莱同时代且相往来唱和的著名学者吴师道,在《送包山孙山长序》中说:“今州、县学外复有书院,往往处山林间,幽深旷迥,长吏过客之所不至,校官廪俸自给。日与诸生咏歌诵弦其中,暇则登高望远,仰林俯壑,座盘石而濯清泉,亦足以散尘虑。盖静境则志专,志专则业精。士之嗜学者,未有不乐此者。”吴莱隐居深袅山讲学,即是他的心性的体现。

元代书院的主持者称“山长”。按照元中期的规定,山长由礼部、行省或宣慰司任命。官品“秩视州之(学)正”。山长以下,设“直学以掌钱谷”。直学“从郡守及宪府官试补”,考满,“又试所业十篇,升为学录、教谕。”学录、教谕“历二考,升为学正、山长”。学正、山长“一考,升散府上中州教授……又历两考,升路教授。”延祐间,多由地方或中央官员定名,直接任职的山长;延祐后多以落第的举人充任。后例后经揭徯斯等人的努力,成为定制。(见王頲《元代书院考略》)

一些书院也纷纷延请大儒前来讲学。长芗书院当时声名远播,在江浙一带颇有影响。其历代山长均为饱学之士、一时之名儒。基于长芗书院的影响,由许绍祖这样一位家世、地位显赫的官员,推荐吴莱任长芗书院山长,是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同时也是符合当时的惯例的。

对于这样一个职务,吴莱虽然终因早卒未能赴任。但是,仍然得到其弟子门人的认可。宋濂称先师为“长芗公”,并将“长芗书院山长”的职务写入由其编修的《元史》列传《吴莱传》中。

长芗书院对与吴莱这样一位大儒结缘,也是十分荣幸的。数百年之后的《浮梁县志》也记载了这位没有到任的山长。复兴中的长芗书院,将吴莱视为山长名儒,为长芗后学所景仰。

(2)生平事迹

吴莱自幼秉承家学。其父亲吴直方(1275—1356),字行可,婺州浦江人,元代官员、名儒,名臣脱脱(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蒙古族蔑儿乞部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的启蒙恩师,官至集贤大学士,作为脱脱的顾问,对元后期政局颇有影响。

吴莱自幼聪敏好学,时人以“神童”誉之。其母盛氏颇通诗书,其叔父吴幼敏为金华四大藏书家之一。吴莱常借书以观,过目不忘。

18岁时,朝廷准备出兵东夷讨伐倭寇。吴莱作《论倭文》,文辞雄奇,议论俊爽,甚得当时学者好评,只因当时吴莱刚好生病,所以此文未派上用场。延祐年间吴莱应进士试,不第。延祐七年(1320),吴莱24岁时,被荐为礼部编修。后因与礼部官员不合,于是退居家乡深袅山中,自号深袅山道人,潜心读书著述。

吴莱才学渊博,但命途多舛。其父吴直方为实现人生大志,北游京师三十余年,终获元顺帝重用,官拜集贤殿大学士。但这年吴莱已44岁,而且也就在这一年病逝。他以布衣之身,教书为业,辅以游历赋诗,先后在诸暨白门义塾、浦江郑义门东明精舍主教,为家乡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材,宋濂便是其中之佼佼者。宋濂继承了吴莱的思想衣钵和学术风格,不但为郑氏义门培养了大批人才,还整理编定了《郑氏家规》。出仕后,宋濂修订了明代法律大典,编纂《元史》,成为一代开国文臣之首。

深袅江源,今名袅溪源,源深十五里,两侧重峦叠嶂,为浦江十景之一。元柳贯《深袅江源》诗中有“滥觞不满瓶盆,百谷浑浑一壑吞”之句。深袅江的源头为无来峰,即深袅山主峰,海拔788米。无来峰也是吴莱结庐隐居、著书立说之处。

吴莱平生喜远游,在礼部任职期间,曾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次经过风光奇绝之地或古战场遗址,皆慷慨高歌,饮酒自慰,得司马迁之遗风。从礼部辞归后,又出游舟山普陀,写下了《甬东山水古迹记》《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等诗篇。

(3)师承关系

深袅江源吴莱故居(娄永铭摄影)(www.xing528.com)

吴莱得继家学,自幼博览群书,后得到大儒方凤的赏识。方凤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他,并教他《易经》《诗经》《尚书》等经史及秦汉以来的大家文章。与黄溍、柳贯同为宋末金华地区儒者方凤门人。自此吴莱博览群书,学问日进,经史子哲、兵谋术数、志学族谱无一不通,尤精于音律宫商。

方凤(1241—1322),字韶卿、韶父,一字景山,自号岩南老人。浦江后郑村人。试太学、举礼部均不第,后以特恩授容州文学。宋亡后,遁归隐于仙华山,在义乌县令吴渭的家塾教授子弟。他与流寓浦江的诗人吴思齐、谢翱(福建长溪人,曾为文天祥咨事参军,文天祥抗元遇害后,往依方凤)相友善,吟咏唱和,以寄托故国之思。参与故宋遗民组成的月泉吟社,在当时文坛有相当影响。方凤一生博览群书,尤精于《诗经》,深通毛、郑二家之言。对当时雕琢辞藻、堆砌典故、纤弱艰涩的文风不满,强调为文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认为“文章必真实中正方可传”,诗多眷念宗邦而作,音调凄凉,寄慨遥深。其著作有《正人心书》(未完稿),诗文集《存雅堂稿》多散佚,后人张燧辑为《存雅堂遗稿》。

(4)学术成就

吴莱作文讲究奇正开合,纵横变化,风格高古奇崛,无丝毫甜俗之气;现代汉语中“剑胆琴心”“鬼斧神工”等成语出自吴莱的诗文;作诗不喜近体,而擅古体歌行,诗格雄浑奇肆,为清人王渔洋所称赏。在王所编的诗集《古诗笺》中,元代诗人仅有两人诗作入编,吴莱为其中之一,入编28首。“一代诗宗”王渔洋对吴莱先生诗作之推崇可见一斑。

清代宋犖在《唐宋元明诗歌流变评概》中评价吴莱说:“唐以后诗派历宋、元、明至今,略可指数……元末,杨维桢、李孝光、吴莱为之冠。”

吴莱专攻学问,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乐府类编》《唐律删要》等11种、215卷,尚有《诗传科条》《春秋经说》《胡氏传考误》等未完稿。吴莱去世后,门人宋濂选编其重要诗文成《渊颖集》12卷,并请丞相刘伯温作序。序中说:“宋君以其师吴先生之遗文若干卷示予,予一读而骇,再读而敬,三读而不知神之与接,融融漾漾,不知旨之、乐之、咏之、叹之也。于是乎乃知宋君之所以过人者,自莱也。”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浙省策问对二道》中评价吴莱说:“至于以文章名世,如黄溍、吴师道、吴莱、柳贯,皆为一代儒宗。”

《四库全书·宋学士全集》提要中说:“元末文章以吴莱、柳贯、黄溍为一朝之后劲。”

《四库全书》荟要《渊颖集》提要说:“莱与黄溍、柳贯并受业于宋方凤,再传而为宋濂,遂开明代文章之派。故年不登中寿,身未试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负词宗之目,与溍、贯相埓。”

(5)门人弟子

吴莱隐居深袅山中,潜心著述讲学,后历主诸暨白门义塾、浦江郑义门东明精舍,门人弟子甚众。其中著名的有宋濂、胡翰等人。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明史》有传。

宋濂因为跟随吴莱求学而与长芗书院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为刘炳(字彦昺,今昌江区鱼山义城人)《春雨轩集》作序时自称“予昔学诗长芗公”。此外,作为元末明初的大儒,他与长芗书院山长洪焱祖、俞希鲁以及山长吴迂的弟子汪克宽等有过交往或关联。

宋濂曾为洪焱祖《杏庭摘稿》作序,序中说,“濂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余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远在数百里外,常愧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其对洪焱祖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宋濂与俞希鲁关系,见诸宋濂为其父俞德邻作墓志铭事。

清代学者王梓材、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载:“环谷私淑文宪宋潜溪先生濂。”环谷即汪克宽。作为私淑弟子,宋濂编修《元史》时,请汪克宽一起同修,足见其对汪克宽学识的敬重。

胡翰(1307—1381)

字仲申,一字仲子,浙江金华人。官衢州府教授。洪武乙酉纂修《元史》书成,赐白金文绮,辞归卜居长山之阳,学者称之“长山先生”。工于书法,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其书迹。卒年七十五。有《胡仲子集》《长山先生集》传世。《明史》有传。

胡翰是元末明初婺州文坛著名文学家,又是金华朱学的嫡传弟子,与宋濂、王祎、戴良并称“四先生”。他一生以求学、交游、著述、隐居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其诗歌、散文创作获得了同时代人和后世的认同,被朱彝尊誉为元末明初诗歌创作之“巨擘”,与宋濂、王祎俱以文章名江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