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芗书院不仅是景德镇地区历史上著名的书院,而且在江南地区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芗书院具有官办性质。
长芗书院创办者为当时的监镇。《宋史·职官志》载:“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景德镇北宋始设立监镇官职,从已知的监镇官看,来源不限于本州县。监镇主要负责城镇治安及税务兼有户籍、保甲、兴办公益事业的职责。长芗书院的创办者季齐愈时为监镇。景德镇地区创办最早的新田书院,由南宋户部侍郎致仕后的李椿年创办,教授的学生也只是族人子弟而已,其实质是家塾性质的书院。至长芗书院的创建,景德镇(浮梁)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院。
元代,长芗书院的官办性质得到进一步加强。元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据清初学者朱彝尊《日下旧闻》卷十一记载:“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设山长以主之,给廪饩以养之,几遍天下。”元代书院以它们的建立历史,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金、南宋幸存下来的旧书院,第二类是官府主持修建的书院,第三类是民间自办的书院。前两类书院基本上是官办性质的,它的资财由官府控制,学官由官府派遣。后一类书院,多民办性质,官府只是予以形式上的承认——“赐额”,至于资财、教务均由书院自主,并“不隶于有司。”(见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王頲《元代书院考略》)长芗书院属于第一类。目前所知的长芗书院山长,均为任命或荐署。如山长吴迂,就是由知州郭郁聘请的,吴莱为御史荐署,其他如洪焱祖、俞希鲁、赵棨等,均为任命,且不限于一地。
另据《元代书院考略》记载,元代全国13个一级行政区,有书院分布的有7个,书院共计400余所。江浙行省167所,分布在29个路,其中饶州路14所,浮梁州长芗书院为其中之一。景德镇地区入列的除长芗书院外,也仅有浮梁双溪书院、乐平的慈湖书院而已。
二是生徒四集,邻州远邑学者负笈来学。
正如南宋宝祐元年进士赵介如(初授饶州通判,入元为浮梁双溪书院山长,与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江万里交厚)在《双溪书院记》中说:“书院不趋城阙而于山林,不事科举而专义礼之学,贤规也。”[1]古代的学宫只限于本籍人才能参与,而书院不同于学宫,即如嵇厚所称“乡塾之髦士,皆得进而问业焉;邻州远邑之学者,皆得聚而考道焉”。[2]长芗书院一度学者、生徒四方云集。即便是在明初被废后,长芗书院依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元初,汪天定为山长,一时“担笈者四方云集。”浮梁大儒吴迂任长芗书院山长时期,“进学有序,讲训有则,视听一新,文物甚盛。名公巨卿,躬礼于其庐者相继。”以上虽无具体数字说明,但依然可见一斑。可以说,长芗书院是一所开放性的书院。
三是来书院任山长或讲学之人多为名师鸿儒。
从已知的长芗书院历代山长、名儒及参与建设长芗书院的职官来看,汪天定为宋末元初隐儒,曾杜门著书;进士方回有“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之称;元代安徽歙县的洪焱祖被时人称为“新安三俊”之一;来长芗书院讲学的欧阳玄则是修撰辽、金、宋史的总裁官,被称为“一代宗师”;被荐为山长的浙东大儒吴莱,被誉为“词宗”,其弟子宋濂尊称其为长芗公;山长俞希鲁被列为“京口四杰”之一……此外,从已知的山长籍贯地域看,来长芗书院任山长的已不限于当地,有的来自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已知最远的有来自江苏镇江的俞希鲁。(www.xing528.com)
四是历史名人的评价较高。
元代嵇厚在《长芗书院记》中所说:“若书院,惟大贤得以建制,惟名儒得以主持。非其人不能创,创亦不能久焉。”长芗书院自创建至废除,前后历经174年,由于一批鸿儒的加盟和造访,其学术风气浓厚,因而在当时影响深远。
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玄来长芗书院讲学,用“圣朝无地非无教,院在长芗业已专”的诗句盛赞长芗书院。明代末期,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1550—1616)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对长芗书院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后世对长芗书院给予了更高的评价,称“信是明儒涵养处,谩夸上国有黉宫。”见本书“历代诗抄”章节。
五是其刊刻儒学流布至今。
长芗书院在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刊刻儒学(见叶德辉《书林清话》)。据薛颖《元代江西书院刻书考论》记载,元至元三年(1332)长芗书院与浮梁、鄱阳县学,乐平州学,德兴的初庵书院,余干的忠定书院,安仁的锦江书院等合刻由唐代魏征主编的《隋书》八十五卷,该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嵇厚《长芗书院记》
[1]清道光版《浮梁县志》卷六《学校·书院》,浮梁县史志档案局整理重印,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7年。
[2]清道光版《浮梁县志》卷六《学校·书院》,浮梁县史志档案局整理重印,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