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时,附属东湖中学并未随迁。抗战初期,乐山只有省立乐山中学、县立乐山中学和乐山女子中学等几所中学,武大迁到乐山后,教职员工的子女只能进当地的中学,而且除省立乐山中学设有高中班外,其他中学只办初中,带来了诸多不便。
1939年8月19日,乐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为躲避空袭,乐山原有的地区或县立中学都纷纷迁到附近较小的县城,嘉属联立中学迁到了乐山西北四五十公里外的夹江农村杜公场,乐山县立中学搬迁到北部郊区的牟子场以北的毛锅厂,异地上学更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同时,由于战乱,物价飞涨,法币贬值,使得原来并不宽裕的教授们交不起学费,就近求学成了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乐山城遭到日军轰炸后,人们在城里再也住不下去了,便纷纷搬到郊区或乡下,住得更分散,学生上学就更困难了。涂家这时也由乐山城内搬到了城西乡下的辜李坝,在乡下同住的还有法律系教授蒋思道先生一家。1941年,涂家又搬到岷江对面山头上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山村陈庄。子女辍学,成了教职员心上的大问题。
武大的教职员工都迫切希望有人出面在乐山就近办一所好的、初高中都有的中学,以便子女就近上学,让他们受到良好的中等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于是,家长们把希望寄托在“年富力强,交游甚广”的工学院土木系教授涂允成身上。
当时在武大教授中,主张办学最力的是数学系的萧君绛教授,他对涂教授讲:“我们为国家造就人才,而我们自己的子女却只有在家里待着的份,心实不甘。希望你能出来办一所中学,以解决子女入学的问题。”武大教授陈源(即陈西滢,文学院院长)、方壮猷、刘博平、黄焯、刘正经和俞忽等也都有这个愿望。乐山地方人士,如乐山商会会长范倜生及蒋焕庭先生等也有此意。由于有参与迁校先遣工作的那段经历,涂先生结交了许多乐山地方人士和军政人员,这也为筹办附中创造了条件。
于是,由涂允成教授出面约集有这一愿望的学生家长,开会商议此事。在大家决定要办之后,从武大经费处借款400元法币,又经过乐山地方人士范倜生、蒋焕庭先生的努力,最终筹集了8 000元的开办费,黄焯先生撰写了办学启事,是一篇漂亮的四六骈文。武大附中的校舍就定在乐山铜河碥的一座供奉镇江王爷的旧庙“王爷庙”里,当时这个庙由当地驻军师长刘树成之妾的一个戏班子占用着。经涂允成先生与刘的参谋长汪某交涉近一个月,他们才退了出来。8 000元的开办费用在了修理房屋及制作桌椅家具上。
涂允成教授受命于战乱,白手起家,多方奔走,苦心筹措,延聘有经验的教员,几经周折,终于1941年秋在战乱中的乐山,创办了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创时称“私立乐嘉中学”)。学校办起来后,数学系教授萧君绛欣然题写校训,中文系主任刘博平教授书写校名。受教授们推举,涂允成教授兼任武大附中的第一任校长,附中教导主任张远达,训育主任夏振东,事务主任童咏春。那一年,涂允成教授38岁。
1941年9月,武大附中招生开学。开始招了三个班学生,即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以后逐年增招新生,到1944年,高、初中各年级都办齐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武大教授们的子女,后来都进了武大附中,他们中有:肖而江、陈小滢、方克强、方克定、刘敬黄、刘遂生、刘宁姑、俞宝贞、俞宝芬、范锡畅、彭大振、柳绍铭(柳焯)、涂光晖等。(www.xing528.com)
武大附中开学不久,乐山地区专员柳维垣(其子柳绍铭是附中初一班学生,其舅兄陈孝启是附中的国文教员)告诉涂允成先生,说成都四川省教育厅有公文来,称附中“未经呈准,擅自设校招生,应予查封”。他说:“你得赶快到成都去疏通,否则再有公文来催,就不好办了。”于是,涂先生赶到成都去找周君亮设法疏通。周君亮是武大毕业生周谟仁、周谟义的父亲,他当时是四川省主席张群的秘书。虽初次见面,既是老师找家长帮忙,态度尚好,他答应帮忙,但他说,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的话不好说。经周君亮向郭有守疏通,郭说,私立中学是可以办的,但要有三个条件,即30万元的基金、校舍及校董会。
涂允成先生因有筹集8 000元开办费的艰难经历,对这30万元的基金觉得无能为力。这以后,他转向当时的重庆中央教育部活动,说明武大附中办学的经过及省教育厅要查封的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说:武大教职员子女入学的问题,教育部是知道的,但私立中学立案是四川省教育厅的事,还是得满足郭有守提出的要求。事情仍然办得不得要领。好在成都有周君亮向郭有守疏通,乐山又有地区专员柳维垣的支持,郭没有催办,柳也没有执行查封,但学校仍处在没有立案的状态。
1943年下半年开学后,学生家长们着急了起来,因为转瞬之间高一班毕业,学校仍未立案,将来学生不能考大学。于是,学生家长联署向当时的教育部吁请,涂允成先生又专程到重庆找吴俊升司长,并设法找了余井塘。最后,教育部在批复武大教职员联署的吁请书时,将“私立乐嘉中学”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附属私立乐嘉中学”,简称“武大附中”,“每年补助经费8 000元,到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年为止”,这是1943年冬季的事。这样,武大附中的学生家长们才安下心来。
武大附中校舍虽然简陋,办学条件虽然困难,但是校风、学风却十分严谨,教员阵容强大。武大附中因从一创办就有遭查封的危险,作为附中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涂允成校长认为必须把学校办出特色和影响来,学生功课学得扎实,升学率高,上面再要查封,必招致社会上的广泛反对,学校自然也会赢得社会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武大附中从初创起就治学严谨,严格升留级制度,树立严格要求的校风。学校纪律很严,考试就更严。每逢招生考试或期末考试,涂校长对教学管理工作总是抓得很紧,很具体,在学校管理上从不徇私情。武大附中当时规定,严格淘汰,两门课不及格就要留级。当时不少同学留了级,包括一些武大教授的子女。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涂允成校长从筹办武大附中开始就延聘了一批有经验、有事业心的教员执教,他们大多是武汉大学的教授、讲师、助教,受聘在附中兼课,对武大附中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中有张远达、夏振东、余先觉、吴静仪、吴熙载、陆维亚、刘博平、黄焯、缪琨、赵君贻、李格非、杨人缏、余名汉、罗明、许海澜、姚梅镇等。武大附中的教务主任先后有张远达和王功品,训育主任先后有缪琨、李格非和夏振东。武大附中的职员人数虽然很少,但办事效率却很高,事务处仅刘开诚和张云阶两人,教务处有刘光厚,训育处有傅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