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记得一次正和先生探讨学术问题,先生要在纸上写点什么,我随手在先生的桌子上拿了一张印有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抬头的信笺递给先生,先生说这是公事用的,拿另外一种吧,那是自己买的。
由于葛洲坝工程所做的技术贡献,1982年水利电力部奖励先生1 000元,当时动力系和河流系各有一位学生考上了国外的研究生,先生将这1 000元奖金转赠给了这两位学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先后下放罗田县和长阳县劳动改造,1972年年初,得到当时的省领导张体学同志的指示,连夜步行几十公里赶赴葛洲坝工地,进行现场查勘和试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静水过船、动水冲沙”葛洲坝引航道泥沙淤积解决方案。由于长期的艰苦和劳累,1975年,先生始患帕金森综合征。
1980年,中国科学院首次增补学部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可以推荐1人,经学会领导研究,考虑到中国的泥沙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推荐泥沙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申报。先生因病重正在上海瑞金医院救治。当学校告知先生这一信息时,先生说,我都病成这样了,还报什么学部委员?让钱宁同志报吧(先生是第一届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钱宁教授是第一副主任),结果钱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经过救治,先生的病情有所好转,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出访匈牙利时专门为先生带回了可以缓解病情的特效药。先生边工作、边休养至1998年去世。大约1990年前后,我在先生面前提到了学部委员增选之事,先生告诫我:人的一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健康状况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刻意追求荣誉。而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的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谢鉴衡、第四届主任窦国仁、第五届和第六届主任胡春宏后来都是院士。
先生作为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对我们研究生要求也很严格。第一不准给老师送任何礼物;第二寒暑假不能全部用来回家;第三研究河流泥沙要懂辩证法、要有时空观、要实地查看;第四发表学术论文要少而精,不能图多图快。(www.xing528.com)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通过系列实验研究高含沙水流结构。开始实验之前,1983年暑假到当时水土流失严重的甘肃省庆阳地区,陕西省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和山西省吕梁地区实地考察了一个多月。1984年11月硕士答辩以后,第一篇拟发表的论文才修改完善,发表于《泥沙研究》1985年第4期。硕士学位论文的部分成果同其他老师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分别发表于《中国科学》中、英文版。博士论文是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河流阻力,同样先到下荆江实地查看,然后制作模型,开展较长时间的系列实验,1988年6月答辩,其中有关回流段紊动流速的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1989年第1期,而有关河势阻力的研究成果,1992年才发表于J.Hydrodynamics。上述4篇文章,先生均不让署他的名字,理由是文章中他未做具体的贡献。
综合上述,在我的眼中,先生是位实实在在的大教授。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只得到了先生的部分真传,还得继续好好工作。
(作者系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77级校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