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国家开始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要转制为企业。响应党中央号召,武汉邮科院积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成为第一批转制成企业的部属科研院所,国家停止了划拨经费,作为科研人员的我们也迎来了人生的分水岭。
转制前,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倾尽一生之力成为“专家”或者“科学家”;而转制之后,作为一个企业人,我们则需要思考如何“先生存、后发展”。
虽然转制带来诸多变数,但有一点我们是认定的,作为一家科研院所转制的企业,“科研”和“市场”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柱。
我们究竟该去做哪一根支柱呢?在这种抉择面前,“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又一次指引了我们,让我们做了此生无悔的选择。
1998年,徐杰以武汉邮科院系统部六室主任的身份,带领十来个年轻员工,在一间20来平方米的红砖瓦房内成立了武汉邮科院第一家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以斗室为天地,简单的实验台,几台旧仪表,公司很快运转起来,事无巨细大家一起干,急难险重大家一起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徐杰利用在无线通信和光通信上的积累,在国内首创了“光纤直放站”系列技术,并花大力气将这些技术很快转化为系列产品。作为一个科研的老兵,却是一个市场的新人,徐杰开始“一片一瓦”搭建市场体系,“一枝一叶”构建管理体系,从一个“与产品技术打交道的人”向一个“与市场打交道的人”转变。这一过程中,徐杰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期间有夙兴夜寐,有舟车劳顿,有风餐露宿,亦有危机四伏,但是每每难以为继之时,源自内心深处的自强弘毅精神,都支撑着他咬牙坚持了下来。(www.xing528.com)
武汉虹信公司从1999年成立后,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有4 000员工,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的国内知名企业,成为了武汉邮科院四大产业板块之一,其产品不仅应用于全国各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火车站、机场,也应用于我们美丽江城的各个角落。
转制后的武汉邮科院成为了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杨铸作为副总工程师,以其对光通信发展的敏锐洞察,为武汉邮科院的科研方向积极谋划,并作为武汉市政府参事,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建言。他先后参与了近百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部分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部委表彰。从转制到今天,武汉邮科院已经累计取得500多项重大成果,90%以上均已转化为产业,累计申请专利近4 000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3项、国内标准上千项。仅“十二五”期间,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诞生了以“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光芯片、超低损耗光纤为代表的、在国际上“叫得响”的领先技术,推动中国光通信实现了从“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向“部分领域全球领先”的转变。
在创业和创新中,我们两个珞珈人路径各异,但是精神相通、目标相同,我们都将自己人生的大半光阴播撒在最富生机的土壤,也结出了丰硕成果,为我国的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