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昆明市南60多千米的澄江县附近,有两个彼此相通的湖泊,上游是星云湖,下游是抚仙湖。两湖相距约1千米,其间以海门河相连。抚仙湖以湖畔有抚仙石而得名。湖面形状犹如琵琶,平均水深95.2米,最大深度158.9米,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水深的第二深湖泊。
抚仙湖中盛产抗浪鱼、花鲇鱼、金线鱼,星云湖里多是大头鲤和白鱼。令人奇怪的是,两个湖里的鱼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就像事先规定好了似的,仿佛无形中有一条严格的“国界”。可是这界限究竟在哪儿呢?在两湖中间的海门河中段岸边的石壁上,镌刻着“界鱼石”三个大字。这界石是什么时候立下的,已经无从查考了,恐怕是古人所为。石壁上还刻有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不远处还建有一座古庙,庙内有一幅对联,上书:“两海相通,鱼不往来。”
抚仙湖
多少年来,人们只是把这种鱼类“不越雷池半步”的现象当做一个挺有趣的谜,并不知其中的奥妙。后来,还是生物学家们解开了这个谜。(www.xing528.com)
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生物学家们发现,导致两湖鱼类互不往来的根本原因,是两湖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星云湖水浅泥多,最大水深才12米,水中浮游生物丰富,水草也十分茂盛,是营养性湖泊。大头鲤不但可以在湖里很容易地觅食,而且还可以把卵产在水草上,所以,懒惰的大头鲤对星云湖的条件极为满意,绝不远走它乡。而抚仙湖水深浪大,不但湖水极清,而且湖底到处是礁石,鱼饵贫乏,是贫营养性湖泊。一般的鱼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比较困难。但抗浪鱼和花鲇鱼等却能够适应这种环境,它们体形如梭,动作敏捷,在大风大浪中游动自如,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抗浪鱼等是在近岸礁石上产卵孵化后代的。
两个湖泊,两种环境,造成了两类鱼老死不相往来的有趣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