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藏族音乐文化现状: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当代藏族音乐文化现状: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藏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器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领域,填补了诸多历史性空白。当代藏族音乐是在新时期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创作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藏族人民喜爱,并得到了藏族民众的认可。从当代我国藏族音乐创作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以及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参与的藏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不同的双语展示方式,验证了国家在场语境下当代藏族音乐文化认同的不争事实。

当代藏族音乐文化现状: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体制和治理的需求下,依照国务院颁发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框架,实行了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定位。西藏自治区及其他藏族自治区域都运用以汉语为主的双语的官方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的藏族同胞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行政管理、学校教育等双语治理模式下,与全国各民族一同经过60多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进程,藏族各项文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藏族音乐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音乐文化生活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在音乐创作领域,音乐体裁更加丰富、多样,音乐创作手法上呈现吸收西洋作曲技法等。相比藏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器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领域,填补了诸多历史性空白。纵观当代藏族音乐的发展轨迹,在半个世纪多的时间内,当代藏族音乐的发展事业中,除了各藏区新成长的本土音乐工作者之外,长期在各藏区工作的汉族等其他民族文艺工作者,以及其他内地省市的部分创作人员,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的当代音乐作品,为当代藏族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卓有贡献。歌曲写作方面还出现了众多兼用藏、汉歌词的作品,形成当代藏族音乐国家在场语境下多民族参与的创作群体,双语创作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当代藏族音乐文化认同。如藏族本土曲作者创作的代表性母语歌曲《阿酷白马》(华尔丹)、《敬酒歌》(格莱)、《怀念班禅大师》(更嘎次旦)等,以及《家乡》(韩红)、《西藏的孩子》(边巴)、《香巴拉并不遥远》(边洛)、《向往神鹰》(美朗多吉)、《康巴汉子》(美朗多吉)、《欢聚拉萨》(欧珠)、《一个妈妈的女儿》(阿金)、《我爱金子般的家乡》(白登朗杰)、《爱在思金拉措》(次仁巴桑)、《妈妈的羊皮袄》(扎西多吉)、《五彩哈达》(郭建红)等用汉文歌词创作的歌曲,在藏族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罗念一是第一代进藏的文艺工作者之一,他的很多作品改编或取材于藏族民歌。早在60年代,由他创作的歌曲《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歌舞《洗衣歌》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唱,确定了他“藏汉和声第一人”的地位。后来,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的主题歌《托起吉祥的云彩》、青藏铁路开通之际创作的《火车飞奔》《达瓦卓玛姑娘》等也是在不同年代创作的作品,在藏区广为人知,流传四方。张千一(朝鲜族)为电视连续剧《天路》谱写的主题歌《青藏高原》,经当时著名的流行歌手李娜的演唱而一炮打响,曲作者也从此被全国的听众所关注。在这之后,由他作曲、谭晶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不胫而走,传唱全国。还有常留柱改编的《北京的金山上》、索曼妮(回族)的《圆梦新天路》、赵小军的《天上的西藏》、印青的《天路》、邵兵的《爱琴海》等等,都是国内汉族、朝鲜族等其他民族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藏族、汉族歌唱家和演员的演唱,不仅在藏族群众中广为传唱,同时得到藏族民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通过以上实例,阐明了当代藏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不仅有本民族的曲作者,也有我国其他民族曲作者的参与。当代藏族音乐是在新时期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创作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藏族人民喜爱,并得到了藏族民众的认可。这些广为传唱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它们在西藏音乐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价值。从当代我国藏族音乐创作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以及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参与的藏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不同的双语展示方式,验证了国家在场语境下当代藏族音乐文化认同的不争事实。(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