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建造波士顿中国城公园的契机缘自被称为美国世纪工程的波士顿的Big Dig(大隧道)工程。该工程造价近159亿美元,将1959年修建的跨越城市上空的高速干道埋到地下,成为一条长达7.8英里长的地下快速隧道。波士顿中国城公园所在地原为93号高速路的高架路入口。该项目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当地的CRJA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9月向公众开放。这个项目是近代非常典型而且有代表性的唐人街改造项目。为了表征自己的中国特色,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几乎都一样,用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牌楼、翘角的亭台楼阁、龙凤之形,来界定自己的领域。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也往往由此而产生。因此,当2003年1月波士顿中国城公园在全球邀请征集方案时,大部分西方设计师,其中不乏著名事务所,都提交了类似的“中国”特色的方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当地的CRJA设计事务所合作,提交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案,最终胜出。
设计师将中国城一直延伸到场地的尽北端,与绿道相连接。用红色的钢板构成简约而鲜艳的门,呼应着中国城原有的、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蓝色琉璃牌楼,是对远在中国故乡村口的寨门的记忆;门口是一片野味十足的茅草,与红色的钢板互成图底关系,令人想起家乡村口的荻花和稻田;这门是地界也是连接内外的符号,标志了一个有东方特质的人群,在西方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上安身立命,保持个性而又不封闭;一条流线型的路径穿过红色门洞,从波士顿的繁华街道和露丝·肯尼迪绿道,一直伸向中国城的腹地;与曲径相交的是五条竹屏,构成三进空间,由中国红的钢架框限着中国味的竹丛。入门后,是一挂跌瀑和一条小溪流,滚动在河卵石上,溅起银色的浪花。道路两侧都是中国原产的植物,烘托出微妙的“中国”气氛。小溪穿过三道竹屏路径后来到一块相对较大的空场,构成旧牌坊外的入口广场,鱼鳞纹的铺地。如果从中国城向东走出,则由古典旧门到北端的当代新门之间经历了起承转合,最终给人以全新的景观体验,将中国城引向未来和更大的外部世界。整个中国城公园既中国又现代。(www.xing528.com)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将中国红的表现营造出了两个层次,表现出了赤和朱红这两种不同的红色,并且采用了钢制材料体现红色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感受。利用植物和自然环境来增添绿色,营造整体色彩氛围。对于传统的牌楼等元素加以保护和继承,蓝色的琉璃瓦等来传达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这样的色彩设计和布局,不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特征,并且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古旧感,反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主义的风格。[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