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文化: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重要传承

土家族文化: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重要传承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传承是事关民族文化发展的头等大事,离不开必要的传承平台、传承载体,而对土家族而言,丧葬仪式是良好的文化传承平台,而吹打乐则是独特丧葬文化的传承载体。其次,跳丧与哭丧是土家族丧葬仪式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吹打乐的文化内涵的重点所在。最后,吹打乐是土家人群体意识的一种显现,也是土家文化中民族凝聚的表现。

土家族文化: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重要传承

文化是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民族的根源所在,对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土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土家先民在历代史料中被统称为“蛮”“夷”,宋代以来有了明确的称谓,如“武陵蛮”或“五溪蛮”。在土家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歌舞文化中的跳丧舞、傩堂舞以及节庆文化中的牛王节、嫁毛虫节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容与内涵。文化传承是事关民族文化发展的头等大事,离不开必要的传承平台、传承载体,而对土家族而言,丧葬仪式是良好的文化传承平台,而吹打乐则是独特丧葬文化的传承载体。在丧葬仪式中,十里八村的族人、亲戚都会赶到孝家奔丧,丧葬仪式成为族人聚集的平台,丧葬仪式中的各项活动也就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的载体,比如跳丧舞、唱丧歌等活动呈现出来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宇宙观人生观。吹打乐是丧葬仪式文化传承平台中的主要载体之一,借助吹打乐不同的音乐曲牌以及文辞内容传承民族文化。丧葬仪式中的吹打乐既有通用的曲牌《双龙出洞》《古树盘根》,更多的则是专用曲牌,如《打绕棺》套曲、《鬼吹灯》《长路引》《五阴六阳》等,从曲牌名中便可以看出文化传承的具体作用。

土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丧葬仪式既有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共性,比如“奔丧”“哭丧”等,同时也有着许多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个性,典型代表为丧葬仪式中的“跳丧”。丧葬仪式中的这些特性正是土家族文化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各民族的丧礼总体呈现出简化的趋势,就以汉族为例,从原先的繁文缛节到现在的仪式精简,仅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土家族葬礼尽管在丧葬仪式上有着不小的变化,但总体而言,仍然保持了民族传统葬礼的特色,这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偏远地区尤为如此。吹打乐是土家族丧葬仪式中从古至今都较为重要的器乐类型,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吹打乐代表着不同的时间观念。阴与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阴象征着阴间,人死后的生活空间;阳则代表着阳世,人当下的生存空间。土家族丧堂中吹打的锣鼓因此也被称作阴锣鼓,而日间劳作的锣鼓,如“薅草锣鼓”则称作阳锣鼓。其次,跳丧与哭丧是土家族丧葬仪式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吹打乐的文化内涵的重点所在。一般情况下,“女人哭丧,男人跳丧;孝家哭丧,族人跳丧”,哭丧、跳丧分别寓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哭丧是孝家对亡者逝去的悼念与不舍,而跳丧则是族人送亡之喜,如跳丧鼓中所唱的那样“不要哭,不要悲,老人走的顺头路”。最后,吹打乐是土家人群体意识的一种显现,也是土家文化中民族凝聚的表现。土家人的丧葬仪式中盛行着赶丧的传统,赶丧并不同于奔丧,除了孝家以外,十里八村的族人也会奔赴过来,所谓“不请人自来”,他们也肩负着吹打乐的职责,如“一打锣鼓二帮忙”。(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