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彝族花鼓舞的自组织及功能现状

彝族花鼓舞的自组织及功能现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对彝族花鼓舞的学术研究,总量上依然显得不足,现有成果主要体现在彝族花鼓舞的艺术本体、历史变迁与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有关彝族花鼓舞的社会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彝族花鼓舞的文化认同、社会凝聚等功能的观察分析上。笔者对彝族花鼓舞的重要传承自组织——彝族民间花鼓会也有所论及。

彝族花鼓舞的自组织及功能现状

黄龙光

民俗艺术是民众千百年来群体创造和传承的诗歌、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刻、手艺等各类艺术符号的艺术化展现,它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得以艺术化展现,取决于具体操弄民俗艺术符号的民间艺人,更取决于背后组织民俗艺术的各类社区自组织,它们往往是各类非商业性、非职业化民间艺术团体。从民俗艺术的文化整体研究视野出发,我们不仅要将民俗艺术及其展演视为本体给予焦点式观察,而且要将民俗艺术传承人与民俗艺术民间自组织视为主体给予整体关注。事实上,这些民间民俗艺术团体不仅是一个民间艺术组织,更是一个带有较强社会属性的特殊社会组织,对于研究民俗艺术如何通过在相关社会活动中展演而发挥宗教、文化、经济与社会等一系列相关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彝族花鼓舞作为一个仪式灵舞,源自彝族五言诗体彝文古籍《笃慕拢细则兜》[2],是彝族远古始祖阿普笃慕主持祭祖大典与六祖分支的历史记忆,其“送灵归祖”的核心功能旨在处理彝族人肉身消亡后灵魂的最终归属,它仪式化地架起彝族人现世与后世、祖界与后人之间的过渡桥梁。(www.xing528.com)

目前,对彝族花鼓舞的学术研究,总量上依然显得不足,现有成果主要体现在彝族花鼓舞的艺术本体、历史变迁与社会功能三个方面。[3]有关彝族花鼓舞的艺术本体研究,主要是彝族花鼓舞的展演套路与动作技巧,这主要围绕《民舞集成》搜集整理的35个套路进行静态描写。有关历史变迁的研究,主要针对彝族花鼓舞的源流问题,有本土起源和外来传入两种观点,彝族花鼓舞田野调查的全面深入展开,以及五言诗体古籍《笃慕拢细则兜》等彝文材料的搜译与整理,有力支持了本土起源为根、融合内地花灯小调、花鼓(形制)采借的观点。有关彝族花鼓舞的社会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彝族花鼓舞的文化认同、社会凝聚等功能的观察分析上。笔者对彝族花鼓舞的重要传承自组织——彝族民间花鼓会也有所论及。[4]彝族民间花鼓会作为彝族花鼓舞传承与保护的民间自组织,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尤其是在2017年3月1日开始峨山彝族自治县全面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后丧礼花鼓舞已消失的社会背景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