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在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国家在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着的“非遗”保护运动的实施及其诸多政策与方针的颁布,恰恰反映了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

国家在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建构

文化自觉”是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重要概念,他指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它“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觉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文化多元的世界里确立自觉的位置”。[16]如今,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欧美文化又强势当道,费孝通先生正是站在多元的世界文化及中国大文化的高度寻求中国文化的价值,其“文化自觉”的认知方法和理念的核心就是:文化自觉是人们对文化的自我觉醒,只有达到文化上的自觉,才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才能够找到本民族文化之根基,进而自觉地保护它、宣扬它,使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格局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是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有历史的可观性;历史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的实践,处处体现着对文化的认同,以及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自觉”。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体中国人,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觉”,明白它的来历与价值。而,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着的“非遗”保护运动的实施及其诸多政策与方针的颁布,恰恰反映了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

近两年来,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戏曲的扶持力度大大加强,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5年)、《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年),这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提到,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而在之后又连续出台三项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戏曲的扶持力度和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2017年5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等七项主要任务。2017年6月1日,文化部发布通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其扶持主要内容包括:“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和地方戏曲院团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等。之后,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又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www.xing528.com)

应该说,上述文件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于各剧种、各级各类剧团的传承与生存,有明确的扶持计划,对相关农村戏曲配套设施的布局、戏曲表演的具体方式等也都有详细的安排,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地方戏曲生存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中国传统戏曲复兴的光明前途,更看到了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传统戏曲价值的高度认同,以及在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自觉行为。正是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总体重视和认同,地方政府对戏曲在地方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和功能的认同,才会使其思考如何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戏曲等问题,进而才会出台一系列的让地方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受益的政策或措施。

那么,再回到宛梆剧种的发展历程,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其保护和传承中体现出的“国家在场”下的宛梆剧种保护行为:国家各级政府对宛梆的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及措施,各种政治性演出活动、评奖、参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后期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传承人评选及保护等等,即为“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这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自觉”,也有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门的“自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