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教育家之所以重视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音乐可以服务于国家,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从性质上讲,音乐与政事伦理是相通的,所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以及政治作用。中国古代文化中,音乐不仅仅是声音曲调的象征,音乐还暗含治国之礼。“乐”是由心生,通过“乐”可以使民心向善,社会安定。
“乐”一经产生,便作用于人和社会。它可以“化人”,可以“和民生”,可以易风俗,还可以防“人之好恶无节”。古代教育家之所以重视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音乐可以服务于国家,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从性质上讲,音乐与政事伦理是相通的,所谓“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在《乐记》中,还把古代音律中的五声对应了五个阶层:“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矣。”[6]宫音是君,商音是臣,角音是民,徵音是事,羽音是物。这五种声音不发生混乱,就没有弊败不和的音了。宫音混乱就成为散漫的声音,象征着国君骄横;商音混乱就成为偏激不正的声音,象征着官吏堕落;角音混乱就成为忧愁的声音,象征着百姓怨恨;徵音混乱就成为悲哀的声音,象征着工作勤奋;羽音混乱就成为危险的声音,象征着财物匮乏。五种声音都发生了混乱,互相排斥,叫作慢,在这种慢的情况下,国家灭亡也就在眼前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以及政治作用。中国古代文化中,音乐不仅仅是声音曲调的象征,音乐还暗含治国之礼。“礼节民心,乐和民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乐”是由心生,通过“乐”可以使民心向善,社会安定。古人为了实现礼治,须得重视乐教,礼与乐并重正是先秦儒家所提倡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