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传承与建设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传承与建设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传统文化传习所有六百余名学生,分别学习唐卡绘画、传统歌舞、藏香藏药、服装设计等等传统文化。这说明,在这一空间,宗教信仰和社区文化有着共同的精神基石。“文化宗教”的核心内容是以文化作为推动宗教繁荣和借助宗教在传承上的相对严谨性来带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以宗教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宗教艺术具有信仰仪式性和世俗文化性的两面。从唐卡绘画来看,则是宗教的群体性和艺术创作的个性同时并存。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传承与建设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宏大文化系统中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教派,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脉象清晰,传承精神所走过的漫长历程也充满曲折和殊胜。觉囊派寺院不仅自身复兴,还在乡村举办“传统文化传习所”,在文化上发展唐卡绘画、梵音古乐、藏香藏药等宗教文化项目,同时还吸收乡村青少年参加学习、工作,培养了一批技艺出众的民间艺术人才。目前,传统文化传习所有六百余名学生,分别学习唐卡绘画、传统歌舞、藏香藏药、服装设计等等传统文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唐卡绘画。传习所为唐卡绘画学习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进程,整个学习需七年完成,通过学习,毕业班学生的唐卡绘画已有相当高的技艺。

在笔者眼里,这些来自草地的年轻人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静心体验,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内心的安宁,一幅唐卡创作过程大约要一年多的时间。因为唐卡绘画是表达宗教情节的,所以其总体的画面基本固定。而唐卡绘画的精彩之处就主要在于其画面细节十分细腻,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构图等环节所呈现出的都是达到极致的细腻,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因宗教情感而来自心灵的奉献。同样,在仪轨梵音的演奏中,透过心灵所传达的通透的音色、节奏等环节都展示着心性的完美。这些正在逐渐形成的艺术风格完全体现了因强调修行而使内心更加清澈、自由、宽容、利他的佛教精神。寺院日常功课需要唱诵,僧人唱诵前要“闭关默想”,调整心态,以求以自然的方式演唱;在诵经时领唱是由修行好、经过闭关的僧人来完成的。学习器乐的僧人主要是在闭关的时候学习,乐器实乃修行之法器。藏传佛教寺院乐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铜钦、刚洞、嘉令等。一般而言,铜钦、刚洞等单音乐器演奏起来相对简单,如果要演奏“嘉令”(类似汉族唢呐)这样具有相当难度的乐器,那么则要由这方面有一定才华的僧人来担任。嘉阳上师多次提到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文化一度不幸成为被消灭的对象。“文革”后开始恢复宗教活动,当僧人重新回到寺院吹起嘉令的时候,其音调让作为虔诚信徒的百姓十分激动,很多百姓一边流泪一边慢慢地向着嘉令声音处聚拢。音乐唤醒了民众的宗教情感。[7]

觉囊派很重视闭关和僧人修行,这也会影响到其音乐表演上的严谨。艺术启迪着修行者,这包括被我们称为“艺术”的所有方面:坛城、唐卡绘画、梵音等。妙相庄严的时轮金刚佛及时轮金刚坛城,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及显密核心的体现“闻思修”的总体,是真理最完美绝妙的显现。时轮金刚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曼荼罗”,也叫坛城。坛城是对佛陀觉悟境界和宇宙、生命内在规律的具体展示。从宗教的角度看,时轮金刚坛城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宇宙生命的所有信息,所有天地人和的信息因素都在时轮金刚坛城之中。近几年来,在嘉阳上师的带领下,藏哇寺正在修建全世界第一座实体坛城,这已经被当地视作未来的宗教文化象征。这说明,在这一空间,宗教信仰和社区文化有着共同的精神基石。

传习所的培养模式使得所培养的人具有宗教和民俗双重文化身份。以修性通达真理并不限于出家人,对于世俗界亦有意义。觉囊派有着较为严格的传承体系。一方面,这和藏哇寺深处偏远地区有关;另一方面,也蕴含数代上师的不懈努力和个人的眼界与胸怀。比如,嘉阳上师仁波切就关注于家乡百姓的贫穷,在发展寺院的同时,也以文化宗教来帮助人们摆脱贫困,以文化宗教来带动乡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所建“传统文化传习所”收留了当地大批贫困青少年,免费教学和提供免费的食宿,潜心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传统文化产业,也最终被地方政府所认同。就此,不少人称嘉阳上师为“文化活佛”。

“文化宗教”的核心内容是以文化作为推动宗教繁荣和借助宗教在传承上的相对严谨性来带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以宗教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觉囊派作为目前主要生存于川青高原地区的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曲折的经历,发展到今天,其偏远的地理位置不仅有远离城市、远离其他文化干扰之作用,同时对于宗教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宗教寺院文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百姓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信仰空间,藏哇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寺院,中壤塘乡是一个以信仰来建构的觉囊文化社区。(www.xing528.com)

在国家推动和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倡导下,政府、寺院多方协力在中壤塘乡建立了壤巴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创业园,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带动当地经济为目标,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业园”的建立立足于以传统文化为创业抓手,打造传统文化产业链,以宗教文化品牌推动壤塘县地方的经济、文化、旅游等环节的发展。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下,“宗教文化”有效连接了政府对“文化”的认同和以信仰为基础的文化形式。从认同的角度看,今天的时代语境创造了属于今天的特定的认同关系,即从文化、艺术角度而不是单一的教义角度对宗教的认同可能被视为一种可行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唤起了人们的情感,文化有助于建构社会认同。信仰是宗教艺术的核心,社会的开放和现代化程度是带有仪式性的宗教艺术向社会文化艺术和产业文化艺术发展的关键点。宗教艺术具有信仰仪式性和世俗文化性的两面。其微妙的变化可能表现为:对于宗教艺术而言,其创造和表演者是作为信徒的群体,个性隐藏于仪式的规整;而对于向世俗化的发展来说,面向社会的艺术会逐渐突显作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就是个性。两者之间看似有所分离,但正是两级的区划,才使得“弘法”与“教化”成为一种贯通宗教和世俗的可能。从唐卡绘画来看,则是宗教的群体性和艺术创作的个性同时并存。在日常生活中,僧人和传统文化传习所的学员们都受到当地村民的尊重,不仅寺院所举办的宗教活动必然地吸引着当地村民,就是寺院在传习所举办的相关文化活动也受到欢迎,村民们都以相当的热情参与其中。同时,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更多捐赠,目前正在修建的世界上第一座实体坛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寺院雄厚的经济实力。

归纳起来看,觉囊派在宗教上的复兴与文化宗教的兴盛说明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复兴需要某种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有宗教信仰基础的民族来说,信仰的神圣性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因此,今天的觉囊教派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信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特色;(2)坚实的信仰基础使其文化传承相对严格并具有普遍性,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宗教色彩浓厚;(3)因宗教而具有的传承上的严格性使其文化具有独特的积淀;(4)宗教信仰所持的善恶标准投射于现实生活并在具体的生活层面影响社会结构和对文化的认同。

应该说,佛教之所以绵延千年不绝,在藏地历经磨难而终成为众生生命的寄托,这其中不仅有佛教本身深宏教义和各教派的不懈努力,同时还有宗教所创造出的灿烂艺术,它使人们被其宏伟气度所折服并顶礼膜拜。在这个层面上,或可说,亲近佛教的道路是多样的,其中包括了从文化的角度、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体悟教义的深奥与高度。宗教社会生活化和社会生活宗教化是同时发生的。相比于其他艺术类型,宗教艺术因为以信仰为载体,坚实的信仰基础和宗教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也会在相对时间段中造成较少变异而使得传承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