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龙的文化表征及其意义

中国龙的文化表征及其意义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帝王黄袍加身,正是龙形文身的遗存,在黄袍上装饰龙形,故称为龙袍。从古籍中可以了解到由蛇到龙的演化,在美术史的纹样中也能窥见其变化的过程。从这些记载来看,可知龙纹与古越族的关系,也能发现由蛇到龙是农耕文化的文化表征。镇江王菩萨木雕有龙的形象,也是靠水生存的文化表征。龙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形象,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蕴。龙是中国人塑造的一种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龙的文化表征及其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说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将龙形纹在身体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其实就是蛇形文身,在古越族就有这种民俗。后世帝王黄袍加身,正是龙形文身的遗存,在黄袍上装饰龙形,故称为龙袍。从古籍中可以了解到由蛇到龙的演化,在美术史的纹样中也能窥见其变化的过程。《说文》:南蛮、东南越,蛇种。《路史》:三皇蛇身。《乙巳占》:越云如龙。从这些记载来看,可知龙纹与古越族的关系,也能发现由蛇到龙是农耕文化的文化表征。自古龙凤连称,“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等成语兼与农业有关,古人靠天吃饭,必须观察自然,即龙为雨,凤即风,以此决定如何耕作、收获。镇江王菩萨木雕有龙的形象,也是靠水生存的文化表征。

在镇江王木雕中有许多是独角龙形象,应该是“尺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将物件神灵化的处理方法,是远古观念与时代相对应的产物。文化内在的迁延,正是观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镇江王菩萨中龙的造型有独角似尺木,正是这种功能的潜在遗存。

镇江王菩萨中的龙不同于石雕画板中的龙,苍劲有力,且有顺从整个造像的自然形态,多为翻腾、滚动,穿插与镇江王身下,有隐有现,回首望着镇江王,既有呼应的关系,又表现出顺服的神态。龙的尾鳍似鱼的尾鳍,有些雕刻得非常写实,将飘带、浪花、龙身三者穿插、缠绕的关系处理得生动、细致。镇江王菩萨驾驭的龙在木雕中形式多样,动态丰富,这也是川工木雕的基本特点之一。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龙的形象一是在镇江王的掌控之中,二是有波浪的形象。被完全掌控和穿越水中也是一种隐喻,其文化表征体现了这一带人们的认知方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表现。龙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形象,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蕴。(www.xing528.com)

龙是中国人塑造的一种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国民间一直有把龙作为掌管雨水的水神进行崇拜的习俗。这种习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定期祈雨的仪式。《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年惊蛰期间,当苍龙星宿出现在天空的时候,就进行祈雨的祭祀,祈求能够风调雨顺。到了汉朝以后,这种信仰就更加广泛,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祭祀龙王的庙宇,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祭祀还是不同民众非常简陋的祭祀,龙是中国范围内流传最广的水神。景德镇各个水域都有龙王庙的水神信仰,是一种景德镇瓷业从业人员的公共水神信仰。镇江王菩萨驭龙降妖捉怪也与水相关,四川现存江西会馆中仍然有供奉镇江王菩萨的,或许与瓷业有关。在江西会馆的装饰中,从屋顶到墙壁、地板都有清代瓷片。例如,自贡仙市古镇的江西会馆中就能看到许多碎瓷片装饰的龙形。

镇江王木雕中的独角龙尺木与镇江王在造型上是掌控、活跃的动态关系,也是依赖、适存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