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建构:连珠塔、武圣宫、仙佛寺等公共建筑的神性转变

中国建构:连珠塔、武圣宫、仙佛寺等公共建筑的神性转变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面所列举的连珠塔、武圣宫、仙佛寺、文昌祠等作为公共建筑在最初修建时,基本上都具有原始的朴素的宗教信仰等神性价值存在。“文昌祠作为恩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保单位,其抢救维修和开放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公众已经无法在常态的时间里去消受原有的精神食粮了,从文化本来的意义和内涵来看,其神性的精神价值转换为经济、消费、研究等价值。

中国建构:连珠塔、武圣宫、仙佛寺等公共建筑的神性转变

在前面所列举的连珠塔、武圣宫、仙佛寺、文昌祠等作为公共建筑在最初修建时,基本上都具有原始的朴素的宗教信仰等神性价值存在。比如连珠塔修建在恩施有两个传说:“一说恩施古时是海,后山开水池变为陆地,池水口即龙首山下清江大峡口,故建塔镇住龙首山,以免龙行山崩。另一说恩施城北有笔架山,状如笔架,险峻凶野,挡了地脉风水,难出人才,故建塔以盖之。”[9]比如“当时的武圣宫,主要是施南府军队用来进行祭祀以及举办其他军事活动的场地”,“人们不仅把故事人物及花草作为建筑装饰雕刻中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融入了传统的吉祥寓意和对神明的崇拜,反映出人们在装饰雕刻中所蕴含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10]而文昌祠查县志《新建文昌祠碑记》载:“……则举凡捐资出入,诸生掌之,不杂胃吏,迁建城隆于山麓,以妥神灵,规模宏阔。……谕旨崇祀文昌,礼仪并同关帝,于是重登斯阁,洁济将事,感神人之诉合,斯文风之王振。”据《添建文昌宫酒楼碑记》载:“宫前建卷厅,以为春秋祭祀礼拜之所。”[11]文昌祠的雕刻装饰也具有审美以外的祈福请愿的精神性功能,“人们到文昌祠祈福,多是祈求名利双收、金榜题名、健康长寿等,是非常普遍的大众心理和精神需求,于是文昌祠的室内木雕大多采用相应的装饰内容和图案形式来寄托那些美好的理想”。[12]而来凤仙佛寺“自古以来就被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当作信仰朝拜的最佳圣地”。[13]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经过“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以后,这些曾经的公共建筑和艺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甚至被毁坏,好在政府和公众对这些“宝贝”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感,才使今天我们仍能够看见仅存的文物遗迹了。“文昌祠作为恩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保单位,其抢救维修和开放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恩施防空指挥部认为连珠塔目标大,会被日机轰炸或成为轰炸恩施的目标,打算拆掉,恩施县民众教育馆长高荷鲜邀请社会贤达胡凤偕、张翼洲、高吉甫等召开座谈会;会上,张翼洲先生慷慨陈词:“连珠塔是恩施民众用聪明智慧和血汗修建起来的,是一百多年的古建筑,万万不可拆掉,如果说它目标大,那清江桥、飞机场、施巴公路比宝塔要大得多,又怎么去拆除呢?”[15]截至目前,所述几处曾经的公共建筑艺术均成为各级政府保护的文物。保护的结果要么尘封起来,仅供研究人员考察研究,如武圣宫和文昌祠;要么作为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售卖门票,如仙佛寺、连珠塔。作为公众已经无法在常态的时间里去消受原有的精神食粮了,从文化本来的意义和内涵来看,其神性的精神价值转换为经济、消费、研究等价值。(www.xing528.com)

作为再造景观的恩施土司城、女儿城等公共建筑艺术而言,其本来的目的就是为旅游经济而做的市政项目,所有的民族文化再造和展示,其目的只是把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公共空间里复原或者再造。如女儿会的婚俗表演仅仅是一台经过编造的节目,作为婚姻内涵实质的神圣性消失殆尽,(神性、诗性)“作为一种遗产和传统,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四、二十年代末、‘文革’几番清洗之后,这种神性消隐了,或者,人们失掉了对它的感知能力,更不要说用它重塑艺术王国[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