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新建的公共空间里所呈现的文化事象则呈现相反的取向,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州文化广场、清河桥等在建筑形式上则是对西南地区吊脚楼及木结构古建筑的重建和再造,在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中,则以土家族的女儿会、摆手舞、撒叶儿嗬、婚俗等主要文化事象为基本的表现内容。
1.公共文化事象汇总表
表1 恩施地区公共文化事象汇总表
续表1
2.现状分析(www.xing528.com)
本次抽样调查对象主要以恩施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具有公共性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为主,历史文化遗迹5处,再造人文景观5处。时间从唐初到明清到2013年,跨度1700余年,从这些公共艺术现存状况来看,对本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地域本民族人们生活与精神诉求的直接写照,映射出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从五处历史遗迹案例的调查中发现,仙佛寺、武圣宫、文昌阁、连珠塔等公共艺术中呈现出来的佛像雕刻、力士形象、戏楼形态、楼阁亭台、建筑样式等作为宗教和地域文化融合的民族民众记忆依然明晰可见,映射出当时恩施地区民众的集体心理和精神追求,并延续至今;唐崖土司城既是国家政治形态的客观记录,也是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见证,并为今天的文化传承发挥着世界性的引领作用;作为公共艺术形式存在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很难见到关于民族风俗风情的文本和图像呈现;本民族本地域的风俗和习惯主要在民众的日常生活里口传身受的方式得以继承和延续。而新建的公共空间里所呈现的文化事象则呈现相反的取向,恩施土司城、恩施女儿城、州文化广场、清河桥等在建筑形式上则是对西南地区吊脚楼及木结构古建筑的重建和再造,在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中,则以土家族的女儿会、摆手舞、撒叶儿嗬、婚俗等主要文化事象为基本的表现内容。可见,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下需要重建历史的记忆,追回历史的脉络,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以此作为契机,激活文化事象的再生能力,推广和发展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