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艺向资本的双重积累:艺术人类学与中国进藏区实证

工艺向资本的双重积累:艺术人类学与中国进藏区实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当年初到藏区的新华村工匠并不擅长藏族居民喜欢的錾花工艺。但是,藏族工匠在传授技艺方面,对这些和自己存在利益关系的外来工匠非常保守。好在新华村工匠更善于改造工具、改进生产技术,因此他们在处理粗坯、开片拔丝等方面,相比藏族工匠传统的敲敲打打更有效率。在进入藏区数年甚至十几年后,部分新华村工匠实现了从工艺到资本的双重积累,他们将带着藏区的订单,回村创业办厂。

工艺向资本的双重积累:艺术人类学与中国进藏区实证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走夷方的小炉匠听说藏区对铜质生活器皿和首饰的需求量特别大,于是富于开拓精神的小炉匠们首先前往云南省内唯一的藏区迪庆,为当地藏族居民生产铜水缸、铜水瓢等生活用器。工匠们的手艺很快得到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经济回报,因此新华村及周边村落的工匠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服务在藏区的各个角落。通过结构性访谈,获知当年新华村工匠在藏区从事银铜器生产、加工的足迹,从最初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快速发展为西藏除阿里以外的各个地区,以及青海黄南、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说只要有藏族居民的地方,就有新华村工匠的手艺。

然而,当年初到藏区的新华村工匠并不擅长藏族居民喜欢的錾花工艺。因此,他们一边依靠自身掌握的金属锻制技艺,在藏区制作销售铜质生活用器,一边学习藏族金属器物表面的装饰纹饰和制作工艺。学艺的过程并不容易,工匠不但要适应高原缺氧的自然环境,继续他们“抡锤打铁”的日常生活,还要以至诚心打动藏族工匠。但是,藏族工匠在传授技艺方面,对这些和自己存在利益关系的外来工匠非常保守。好在新华村工匠更善于改造工具、改进生产技术,因此他们在处理粗坯、开片拔丝等方面,相比藏族工匠传统的敲敲打打更有效率。于是新华村工匠通过手艺交换、“打下手”等方式,从藏区最优秀的金属工匠那里学到了藏式金属表面最常使用的装饰技法——錾花工艺。(www.xing528.com)

伴随订单逐渐增多,新华村工匠也从最初小炉匠式的生产模式,即师傅带着徒弟住在有工艺需求的藏族居民家中做手艺,逐步发展为租建工坊,并通过从鹤庆学徒进藏做手艺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最终,鹤庆新华村工匠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依靠批量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们也因为制作周期短、交货有保障、工费更便宜等多方面的优势,赢得了藏族居民的青睐。在进入藏区数年甚至十几年后,部分新华村工匠实现了从工艺到资本的双重积累,他们将带着藏区的订单,回村创业办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