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匠朝银匠转型:工艺提升之路

铜匠朝银匠转型:工艺提升之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一段经历,他们自称为“走夷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炉匠走夷方去过的地区,主要包括云南省南部、西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玉溪、普洱、保山周边偏远的县乡。在这一过程中,新华村工匠通过拆卸、组装各类老银饰,了解了首饰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铜匠朝银匠转型:工艺提升之路

“小锤敲过一千年”是新华村对外宣传的口号。尽管大理白族地区的金属制作技术可以上溯至南诏时期,但新华村工匠普遍认可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父辈们最初掌握的手艺只是为鹤庆周边地区修补铜锣锅、铜脸盆等生活用品。后来工匠们为了得到更多活路,便跟随鹤庆商帮和马帮的足迹,前往云南省内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做小炉匠。对于这一段经历,他们自称为“走夷方”。

为什么不选择去经济更发达的省会昆明,而偏要“走夷方”?因为当时小炉匠外出挣钱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旦被省内“四管会”发现,就会没收全部工具,并惩罚他们修龙潭。所以那时小炉匠外出都是“打游击”,专门挑云南省内最偏僻的地区找活干。通常他们在一个地方待上几天,一旦有人向上级举报,他们就立即挑着工具,转向下一个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炉匠走夷方去过的地区,主要包括云南省南部、西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玉溪、普洱、保山周边偏远的县乡。(www.xing528.com)

小炉匠修补铜器时,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时常拿着祖传的老银饰,询问他们能否修补、重做。在这一过程中,新华村工匠通过拆卸、组装各类老银饰,了解了首饰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由于“打首饰”属于细金工艺,比修补铜器工费更高,且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又有佩戴首饰的需求,于是新华村工匠在摸索中逐渐掌握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银手镯、银烟盒,彝族、哈尼族银挂链,佤族腰带、耳饰,德昂族、苗族、瑶族银项圈等各类少数民族首饰的制作工艺,完成了从铜匠向银匠的第一次角色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