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遗传承现状与问题:消亡与重生

非遗传承现状与问题:消亡与重生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遗并不是受外力作用陷于消亡,而是它没有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脱离了社会经济环境这一根基,所有文化都难以继续维持生命活力,包括这类非物质文化,这就是非遗传承的现状。而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是使这类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重生的有效途径,当然这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非遗传承现状与问题:消亡与重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关怀,非遗保护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之所以需要保护,是因为这些以民间美术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依靠其自然的发展来避免彻底消亡的困境。非遗并不是受外力作用陷于消亡,而是它没有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脱离了社会经济环境这一根基,所有文化都难以继续维持生命活力,包括这类非物质文化,这就是非遗传承的现状。而根据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是使这类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重生的有效途径,当然这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关于消亡与重生,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剪纸,虽然剪纸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也具有很不错的群众基础,但是不同的剪纸却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比如长春九台的关氏满族剪纸[1],传承人关云德对于萨满剪纸的创作和研究是颇具开创性的,他关于萨满文化中三百女神的研究与创作堪称经典。但是,老先生的努力似乎改变不了萨满剪纸那不容乐观的命运,因为萨满剪纸所倚赖的源泉和土壤——萨满文化,它正伴随着萨满教逐渐走向消亡。

相较于关氏萨满剪纸,公主岭市的老怀德满族剪纸就乐观得多,近年来,其传承人闫雪玲把它发展为套色剪纸,并丰富了题材,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肯定。可以说,闫雪玲对老怀德满族剪纸的改进,使得她的剪纸重新焕发了生机。(www.xing528.com)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榆树市的徐家窑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徐家窑本来只是普通的砖瓦作坊,不过百余年,它已形成并传承着自己独特的烧雕技艺,近年以公司的形式经营,主要生产古建筑材料,其市场情况良好。总的来说,徐家窑是将非遗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设备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并配合以公司经营的模式实现产业化,使徐家窑获得良好发展。

老怀德满族剪纸和徐家窑古建筑材料烧雕技艺两个例子是将非遗进行改造的成功案例,不过这种成功是需要再推敲一下的。闫雪玲的套色剪纸无疑是一种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她广泛地扩展了题材范围,比如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可能有损老怀德满族剪纸的纯粹性的。徐家窑使用现代科技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其实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和烧雕技艺无关,纯粹的烧雕技艺,需要手工制作,它是无法完全产业化的,它只是利用了诸如电钻等一些现代工具而已,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烧雕技艺和产业化其实没有直接的关联。可以这样说,非物质文化在寻求改变以适应时代时,应当思考一下它的改造是否偏离了它原来的性质或初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