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志卷34蜀书四-先主平定益州后

三国志卷34蜀书四-先主平定益州后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甘皇后去世后,安葬在南郡。后主刘禅批示说可以。先主平定益州后,孙夫人返回了吴国,群臣便规劝先主迎娶穆皇后。建安二十四年,穆皇后被立为汉中王后。建兴十五年去世,安葬在南陵。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

三国志卷34蜀书四-先主平定益州后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妄。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阪,于时困倡,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后卒,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飘,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1]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先主甘皇后,沛县人。先主任豫州刺史时,居住在沛县,娶甘皇后为妾。先主由于多次丧妻,甘皇后便经常协助处理家庭内部事务。她跟随先主到荆州后,生了后主。当时正遇上曹公大军南下,追赶先主到当阳县的长阪坡,情势急迫,刘备丢下了甘皇后及后主,全靠赵云的保护,他们才得以免除了这场灾难。甘皇后去世后,安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追赐谥号为皇思夫人,并将灵柩迁到蜀郡安葬,灵柩还未运到时,先主就去世了。丞相诸葛亮向后主上书说:“皇思夫人具有美好的品行和仁德,为人善良谨慎。大行皇帝从前任大将军时,同她婚配,生育陛下,可惜她的寿命不长。大行皇帝在世时,对她义厚情深,挂念她的灵柩在远方飘零,特派遣使者前去奉迎。适遇大行皇帝去世,现在皇思夫人的灵柩已经运到,又值大行皇帝的梓宫正运回途中,坟墓即将建成,安葬的日期可以定下了。我与太常大臣赖恭等人商议:《礼记》上说:‘树立爱心当从爱父母开始,便可教导百姓讲孝道;树立敬顺的美德当从敬长辈开始,便可教导百姓讲究恭顺。’不忘记父母,是因为自己是由父母生育的。《春秋》提倡的大义之一,是母亲靠儿子的尊荣而显贵。先前汉高祖追尊他的母亲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帝改葬他的母亲梁贵人,追赠尊号叫恭怀皇后,汉献帝改葬他的母亲王夫人,追赠尊号为灵怀皇后。现在皇思夫人也应该有一个尊号,以表示对九泉之下的亡魂的思念。我与赖恭等人根据谥法,认为应该尊号为昭烈皇后。《诗经》上说:‘活着的时候居住在不同的房间,死后则葬在同一墓穴中。’所以昭烈皇后应该同大行皇帝合葬,我请求陛下诏命太常将此事向宗庙祷告,布告于天下,我和赖恭等人准备好礼节仪式的细则后,另行报告。”后主刘禅批示说可以。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2]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于是纳后为夫人。[3]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朕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延熙八年,后薨,合葬惠陵。[4]

先主刘备的穆皇后,陈留郡人。穆皇后的兄长是吴壹,早年丧父,吴壹的父亲历来与刘焉有交情,因此全家跟随刘焉迁入蜀郡。刘焉有篡夺帝位的心意,听说善于看相的人观察了穆皇后的相貌后判定她必将大贵。当时刘焉带着儿子刘瑁跟随在身边,于是便替刘瑁娶穆皇后为妻。刘瑁死后,穆皇后守寡在家。先主平定益州后,孙夫人返回了吴国,群臣便规劝先主迎娶穆皇后。先主因与刘瑁同宗共族而有点犹豫。法正进言说:“讲到亲疏,拿晋文公与子圉(叔侄关系)来比哪个更近呢?”先主于是娶穆皇后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穆皇后被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季五月,先主下诏书册封说:“我承受上天的命令,登上至高无上的帝位,治理天下。现赐封汉中王后为皇后,派遣丞相诸葛亮带着符节授予皇后印玺,继承宗庙祭祀,为天下之母。皇后对此当谨慎啊!”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穆皇后为皇太后,称其所居宫室为长乐宫。吴壹官至车骑将军,封为县侯。延熙八年,穆皇后去世,与先主合葬于惠陵。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

后主的敬哀皇后,是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女。章武元年,嫁给太子刘禅为妻子。建兴元年,被立为皇后。建兴十五年去世,安葬在南陵。

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修中馈,恪肃禋祀,皇后其敬之哉!”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5]

后主的张皇后,是前敬哀皇后的妹妹。建兴十五年,入宫为贵人。延熙元年春季正月,后主下诏书册封说:“我继承君位,统理天下,主持天地祖庙祭祀。现赐封贵人为皇后,派遣代理丞相左将军向朗持符节授予皇后印玺。希望皇后勤勉地克尽妇职,恭谨地参加祭祀,皇后可要谨慎啊!”咸熙元年,张皇后跟随后主迁往洛阳。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朕承天序,继统大业,遵修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藩辅。呜呼,恭朕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人之好德,世兹懿美。王其秉心率礼,绥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建兴八年,改封为甘陵王。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咸熙元年,永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永字公寿,是先主的儿子,后主的异母弟。章武元年六月,先主派司徒许靖封刘永为鲁王。策文说:“儿子刘永,接受这白茅包裹的青土。我承接帝王的世系,继续统理国家大业,遵循古训,建置你的国家,封给东方的土地,统有龟山蒙山,世世代代作为国家的藩篱辅卫。唉,你要恭顺地听从我的诏命!鲁国那个地方,一变而归向大道,风俗教化在那里能得到保存。人们崇尚德行,受到世人的赞美。鲁王当潜心遵循礼义,安抚你的士民,虔诚地祭祀,谨慎地办事啊!”建兴八年,刘永被改封为甘陵王。起初,刘永憎恨宦官黄皓,黄皓受到信任参与政事后,向后主进谗言陷害刘永,后主渐渐疏远刘永,以至刘永十多年不能朝见后主。咸熙元年,刘永被东迁到洛阳,受任奉车都尉,被封为乡侯。

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策曰:“小子理,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修典秩,建尔于东,为汉藩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建兴八年,改封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颓绝,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咸熙元年,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刘理字奉孝,也是后主的异母弟,与刘永也不同母。章武元年六月,先主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策文说:“儿子刘理,我承继汉王室的帝统,恭敬地顺应上天的旨意,遵循法典规则,分封你去东方,作为汉王室的藩篱辅卫。梁那个地方,是京都郊外的邦国,民众轻侮教化,要改变当用礼法进行引教。去后要竭尽你的忠心,安抚保护黎民百姓,以此长久地保有你的国家。梁王当要敬慎啊!”建兴八年,后主改封刘理为安平王。刘理在延熙七年去世,被追谥为悼王。刘理的儿子哀王刘胤继承王位,于延熙十九年去世。刘胤的儿子殇王刘承接替王位,于延熙二十年去世。景耀四年,后主下诏书说:“安平王,是先帝所封立的王位。一家三代早死,王位的继承人断绝,我为此悲伤。当以武邑侯刘辑继承王位。”刘辑,是刘理的儿子,咸熙元年,刘辑东迁洛阳,受任奉车都尉,封为乡侯。(www.xing528.com)

后主太子璿,字文衡。母王贵人,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延熙元年正月策曰:“在昔帝玉,继体立嗣,副贰国统,古今常道。今以濬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缓。其勉修茂质,祗恪道义,谘询典礼,敬友师傅,斟酌众善,翼成尔德,可不务修以自勖哉!”时年十五。景耀六年冬,蜀亡。咸熙元年正月,钟会作乱于成都,璿为乱兵所害。[6]

后主的太子刘璿,字文衡。他的母亲王贵人,原本是敬哀张皇后的侍女。延熙元年正月策文说:“以往的帝王,继位即确立继承人,来辅佐国家政务,这是古今常规。现今以刘璿为皇太子,以昭示显耀祖宗的威德,派遣代理丞相左将军向朗持符节授予太子印玺。皇太子当努力修养完善的品行,恭顺地遵守道义,学习典章礼仪,尊敬友爱师长,吸取众人的长处,以成就你的品德。你能不努力进修自勉吗!”当时刘璿十五岁。景耀六年冬,蜀国灭亡。咸熙元年正月,钟会在成都策动叛乱,刘璿被叛乱的士兵杀死。

评曰:《易》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于此矣。是故纪录,以究一国之体焉。

评论说:《易经》上说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大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的发生,恩情的深厚,再没有什么超过它了。因此将这些史事记录下来,以便从这里考究一个国家的体制。

[1] 《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于“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2] 《礼》云:上古无合葬,中古后因时方有。

[3] 《汉晋春秋》云: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4] 习凿齿曰:夫婚姻,人伦之始,王化之本,匹夫犹不可以无礼,而况人君乎?晋文废礼行权,以济其业,故子犯曰,有求于人,必先从之,将夺其国,何有于妻,非无故而违礼教者也。今先主无权事之倡,而引前失以为譬,非导其君以尧、舜之道者。先主从之,过矣。

[5] 孙盛《蜀世谱》曰:壹孙乔,没李雄中三十年,不为雄屈也。

[6] 《汉晋春秋》曰:魏以蜀宫人赐诸将之无妻者,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