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朝北伐: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大明朝

元朝北伐: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大明朝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士诚既灭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分兵遣将,着手北伐及统一全国的工作。在讨论北伐中原的战略步骤中,徐达等都认为北方正群雄割据,元朝已名存实亡。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由淮安北上,沂州的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徐达讨平之。当北伐军已占领山东全境的时候,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在建康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对妥懽帖睦尔采取的是正面驱赶策略,以尽快地迅速占据大都,把它逐出塞外。

元朝北伐: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大明朝

朱元璋西并陈友谅,东平张士诚时,北方的诸军阀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正忙于混战,无暇南顾,使朱元璋的军事扩展得以毫无干扰地顺利进行。张士诚既灭之后,朱元璋便开始分兵遣将,着手北伐及统一全国的工作。

在讨论北伐中原的战略步骤中,徐达等都认为北方正群雄割据,元朝已名存实亡。山东王宣,“狗偷鼠窃,反侧不常”;河南扩廓帖木儿跋扈专擅,上疑下叛;关陇的李思齐、张良弼,彼此猜疑,势不两立。根据这种情况,北伐大军可以单刀直入,径捣元都,然后乘胜长驱,各地均可乘建瓴之势,逐一下之。但是朱元璋却不同意这样做,他强调持重。他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我军悬师深入,万一大都难于猝破,则顿兵坚城之下,馈饷难继,而敌则援军四集,我便有陷入进不得战、退无所据的危险。因此,他提出:“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北伐大都。这样,“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吴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甲士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并发表北伐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朱元璋认为:宋失其道,运祚倾移。天降真人,生于沙漠忽必烈建立元朝,实是天授而非人力。驯至末造,纲常废坏,天下乱离。乃是上天示警,表明已是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他本人正是应天命而降生的“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的真主。他明确提出:所有百姓臣民,“归我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1465]所谓“天厌胡元”的缘由,并不是族类的差异,而只是因为蒙古统治者废坏了封建纲纪。对于诸民族成员收抚的标准,朱元璋并不强调民族差异,而是能不能遵守封建礼法,愿作臣民。这里明白地表露了朱元璋淡化民族矛盾,以分化敌人阵营的政治企图。

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由淮安北上,沂州的王宣、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徐达讨平之。益都、般阳、东平、济南、济宁等地相继来降。元廷急命右丞相也速等会同诸部同守山东,并令左丞相秃鲁督李思齐、张良弼等守御关中;脱列伯、孔兴东向增援,共勤王事。李思齐等皆不奉命。至正二十七年底,朱元璋已尽有山东全境,他命令所有归顺之将领,皆需发遣至建康,再由他分别委任。至正二十八年春,徐达军溯黄河西上,邓愈则率师经略襄阳以北之地。三月,左君弼以汴梁降。四月,常遇春下洛阳。潼关以东皆相继平复。冯宗异西攻潼关,李思齐退走凤翔,张良弼走鄜城。

北伐军已占领山东全境的时候,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在建康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五月,朱元璋亲巡汴梁,“止潼关之兵”,并即军前召集会议,计划北伐大都。根据朱元璋的指示:选偏俾、提精兵为先锋,而以徐达督水陆大军为后继,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转山东之粟以给馈饷。朱元璋对妥懽帖睦尔采取的是正面驱赶策略,以尽快地迅速占据大都,把它逐出塞外。显然他仍然顾虑,如果时日迁延,大都不下,盘据在山西的扩廓帖木儿,陕西的李思齐、张良弼等有可能在勤王的旗号下,暂时联合起来,共同来对付他,局势就有可能复杂化。而只要大都既下,元帝逐走,正像是树倒猢狲散,晋、陕的军阀失去中心,就很容易逐一收拾。所以,当徐达提出:“进师之日,恐其北奔,将贻后患,必发师追之”的疑问时,朱元璋规定了但使其出塞之后,“即固守疆圉,防其侵扰”的分疆守御方针。这样做,在当时可能是正确和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则是消极的,给后来处理蒙古问题遗留下不利的后果。(www.xing528.com)

闰七月,徐达等师发汴梁,北破卫辉、广平,而至于临清,与山东诸军会合,然后集马步舟师齐进,破长芦,下直沽,进据通州。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诏以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左丞相,同守京城,自己则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携诸妃夜半出健德门,仓皇北走上都。八月初二日,明军进逼大都,在齐化门填濠登城。城破,元朝亡。翌年,改大都名北平,置燕山六卫,任孙兴祖、华云龙戍守。

大都攻下之后,徐达、常遇春等以大军再南向徇保定河间、怀孟,进攻山西。当时,妥懽帖睦尔在上都,号令余部,组织反扑。他加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令其收复大都。扩廓帖木儿军已自晋北直趋保安。徐达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扩廓帖木儿率师东袭,其根据地太原必虚,因而果断地采取了批亢捣虚的战术。十二月,明军直取太原。扩廓帖木儿闻讯,急忙回军救援,在太原城西压明军而阵。时,明军骑兵虽集,然步兵犹未至。徐达利用敌军“多而不整,营大而无备”的弱点,乘夜袭营。扩廓帖木儿无备,慌忙出走,跣一足出帐后得骣马,与十八骑狼狈奔大同。常遇春紧追,扩廓帖木儿乃远颺甘肃。大同、朔州诸地尽皆降服。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达等又以主力入陕。张良弼先遁,明军不战而下奉元,进克凤翔。李思齐走临洮。徐达决策穷追,陇州、秦州、巩昌、兰州皆为明有。冯宗异师次临洮,李思齐穷蹙无依,举城降。张良弼在庆阳,听到明师已克临洮的消息,乃以其弟张良臣守庆阳,自己则逃到宁夏,被扩廓帖木儿所逮捕。五月,徐达下平凉,谋取庆阳,张良臣见其兄被执,遂以城降明,后又叛,徐达帅诸军合围,八月,城破。关陇地区尽皆平服。徐达乃令右副将军冯宗异驻守,自己则率大军胜利班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