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情况表明:在至正初期,全国形势已处于一触即发的严峻时刻。正像满布火药的工场,只要有一点火星迸发,就将引爆一场大爆炸。而正是在这个时候,黄河又发生了决堤的严重事故。
历史上凶暴多灾的黄河,唐以前皆北入于海。宋熙宁中始分趋东南,一支夺泗入淮;一支合济入海。金明昌中,北流的一支涸绝,全流皆入注于淮。元朝时期,不时发生溃溢。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二丈余,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于是,所有济宁、单州、虞城、砀山、金乡、鱼台、丰、沛、定陶、楚丘、成武,以至曹州、东明、巨野、郓城、嘉祥、汶上、任城等处,俱罹水患,“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水势北浸安民山,沿入会通运河,延袤而及于济南、河间。水灾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二年又接着大旱,赤地千里,麦禾俱槁。又加疫疠相侵,民之死者几半,“田莱尽荒,蒿藜没人,狐兔之迹满道”[1436]。(www.xing528.com)
黄河的泛溢威胁了会通河的航运,同时也将危及两漕司盐场。元廷命讲求治河方略。成遵经过实地测量,并遍阅史籍,博采众议,条具八点理由,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贾鲁则认为,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其用工省;如若议疏塞并举,挽河使东行,以复故道,其功数倍[1437]。脱脱采纳了贾鲁的后一个建议。至正十一年四月,元廷任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十三路民夫十五万,庐州等戍军十八翼军二万,堵塞决口,使河归故道。到十一月,“水土工毕,诸埽诸堤成。河乃复故道,南汇于淮,又东入于海”。在工程进行中,督责严刻,官吏肆行贪赂,“朝廷所降食钱,官吏多不尽给”。“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白莲教领袖韩山童,祖籍栾城,从他的祖父开始,便“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被谪居广平永年县。山童继续以白莲教秘密组织群众,“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他们利用河工中的严重不满情绪,编造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谶谣,广泛传布;同时在黄陵冈工地上预先埋下了一尊一只眼的石雕。石人被挖出后,群情激奋。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当时,民间流行一首《醉太平》小曲,说:“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1438]又有一首扶箕诗,说:“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1439]开河、变钞无疑为元末人民大起义充当了导火线的作用,但它的社会根源却远为深远。它是元朝与之始终的激烈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长期酝酿激荡所造成的必然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