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瓷器业,在两宋的基础上亦有所发展,产地遍及全国,而以景德镇的规模最为巨大。蒋祁记:元时景德镇昔有窑三百余座。“窑之长短,率有数,官籍丈尺,以第其税。而火堂、火栈、火尾、火眼之数,则不入于籍。”“兴烧之际,按籍纳金。”元廷将宋所设监镇官改为提领,至泰定后,又以本路总管监领,而隶属于朝廷将作院的浮梁瓷局,皆有命则供造,否则只课税而已。[1116]所谓“枢府窑”,即元之进御器而由民所供造者,瓷器上有“枢府”字号,故名。制造上供器的陶土称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1117]。政府对窑的控制严格。“窑有尺籍,私之者刑;釉有三色,冒之者罪。凡利于官者,一涉欺瞒,则牙商担夫,一例坐罪。”元代的青花瓷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产品,在胎、釉的烧造与彩绘技术上都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每“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拣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1118]市场远及全国及国外。元青花胎体厚重,纹饰繁密,花彩浓艳鲜丽,常见有金属光泽般的结晶斑点。所谓“苏麻离青”是使用西亚波斯卡山夸姆萨村的进口青花科烧制而成。色泽浓艳,青花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另一种使用国产料者色泽呈青兰偏灰或淡兰色。元青花的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具有独特创新。国内藏品较少,多流散国外。釉里红是元代瓷器的重大发展,传世极少,为人所重。景德镇之外,北迄内蒙古,南尽荆湖川广之域,所在皆有产瓷之地,其著名的如浙江的龙泉,器大,而胎则比较厚重。河南的钧窑,从金代开始,异军突起,取代了汝窑。它在青釉上还呈部分的紫红斑,如蓝天上泛红的绚丽彩霞。不过在元代,它已渡过了其黄金时代,而流于粗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