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草原行国都很重视汗庭的护卫。《辽史·营卫志》说:“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寇贼奸宄,乘隙而作,营卫之设,以为常然,其势然也。有辽始大,设制尤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分镇边圉,谓之部族。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无日不营,无在不卫。立国规模,莫重于此。”这一段话,对于我们了解北方游牧民为什么特别重视护卫制度,以及辽代护卫制度的大致规模是很好的说明,对我们研究蒙古的护卫军制度也有有益的启示。
史料说明:1206年前蒙古诸部的首领,已普遍都有他们个人的护卫。也速该旧属有名脱端火儿真者,火儿真即箭筒士豁儿赤(qorin字尾之n往往脱漏,故读qori)。当札木合为成吉思汗所败,亡附于蔑儿乞部长脱黑台别乞时,一天“天刚亮,当脱黑台别乞还没起身,而护卫们〔怯薛〕已懈怠的时候,通常不会有人疾速地到他那里去;札木合突然带了自己的三十个那可儿走进了脱黑台别乞的帐幕里。脱黑台身边没有一个人,很是惊慌,想到来人在此刻可以为所欲为。札木合说道:‘这得怪你的护卫们疏忽大意!为什么他们不认真保护你?我故意这样闯进来!想了解一下他们是否机警地保护着〔你〕。’”[292]克烈部王罕有自己的秃鲁花军与怯薛丹[293](käšiktan一词是在käšik护卫之后缀-tan)。在他与成吉思汗的决战中,曾“教土绵土别干姓的阿赤黑失仑、斡栾董合亦惕勇士豁里失列门太子领一千护卫的人(minqanturqa, ud-unnoyan千护卫的官人)以次应援”[294]。这支护卫队伍多达千人,已不可谓小。王罕所部畏吾儿部人图卜巴哈,率二百户降附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他:“在王罕所何官?曰:为质也。俾仍为质。”[295]所谓“质”即turqa秃鲁花。侍卫人员中,已有“厨子”(ba, uri宝兀儿赤)、司饮(波斯语kāsadār持杯者)[296]。当成吉思汗与札木合分手,在阔阔纳浯儿海子中被推为联盟长后,便也立即组织了自己的侍卫机构,分任了带弓箭的豁儿赤、司厨的宝兀儿赤、司牧羊的火你赤、掌修造的抹赤、带刀的云都赤、牧马的兀剌赤,以及宫帐奴隶总管、远近侦察人员等等。在出征乃蛮前,又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侍卫军组织,夜间由八十宿卫、白天由七十散班执行宫帐中的侍卫事务,又选勇士千名充当护卫军。我们完全有理由肯定,护卫制度早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草原诸部的首领们都已采行,只是在规模上还不大,组织上还欠严密。随着成吉思汗征服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他继承并一步步地发展了这一制度。[297]1206年建国后,在总结经验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基础上,大大地发展了这一制度,使之与千户分封制一样,成为立国的两条主要杠杆。
成吉思汗把他的护卫军队伍扩大为一万人。其中宿卫(käbtä,ül)由原来的八十名增加至一千名,以也客捏兀怜为宿卫千户那颜。箭筒士一千名,以也孙帖额为箭筒士长。散班总计八千名,分别由斡格来、不合、阿勒赤歹、朵歹扯儿必、朵豁勒忽扯儿必、察乃、阿忽台及阿儿孩合撒儿管领。这一万名护卫军便构成成吉思汗的大中军,平时轮流担任宫帐的侍卫,战时则充当打先锋的勇士。
护卫军是从各万、千、百户内那颜及“白身人”子弟中,选取有技能、身强力壮者担任。“若是千户的子每,人带弟一人,带伴当十人。百户的子每,带弟一人,伴当五人。牌子并白身人子每,带弟一人,伴当三人。其千户的子,伴当十人,所用马匹,于本千百户内科敛,整治与他。与时,除父分与的家财并自置财物人口外,照依原定例与者。其百户子伴当五人,牌子白身人子伴当三人,所用马匹,只依前例与他。若千百户牌子多人,有违者,加以罪责。若宿卫时躲避不来者,别选人补充,将那人发去远处。若有人愿要充做,诸人休阻当者。”[298]如果我们以平均每一名护卫人员有五名随从计算,则整个护卫军总计是一支六万精壮的庞大队伍。
宿卫、散班与箭筒士分为四班,轮流入值,每番为三昼夜,故总称为“四怯薛”,怯薛人员即名为怯薛歹。“带弓箭的散班及厨子人等,入班时,白日里各管自的职事。日落时,带弓箭的将弓箭、厨子将器皿各分付与宿卫的人,出去外面宿。次日抬汤后,都入来依旧各管自的职事。日晚后,绕宫前后往来行的人,宿卫的拿住,次日问者。宿卫的交替时,分付与符验教入者。宿卫的夜间绕着宫,把门宿者。若夜里有人入呵,将他头打破,肩甲砍断者。若有急事来说,先见宿卫,一同来帐房后说者。宿卫上面两间,不许人行坐。宿卫数日(目),不许人问。违者将鞍马衣服夺与者。”[299]宿卫人员,“若有合入班的人,不入者,笞三下;第二次又不入者,笞七下;第三次无事故又不入者,笞三十七下,流远方去者。掌护卫的官人,凡换班时,将这言语省会一遍,若不省会,则掌管的有罪;既省会了,有违了号令的,依前例要罪者。掌管护卫的官人,不得我言语,休将所管的人擅自罚者;凡有罪的必奏闻了,将该斩的斩,该打的打。若不依我言语,将所管的人用条子打的,依旧教条子打他;用拳打的,依旧用拳打他。”[300]护卫的地位,“在在外千户的上。护卫散班的家人,在在外百户牌子的上。若在外千户,与护卫散班做同等相争斗呵,将在外的千户要罪过者。”[301]护卫的子孙,永远“好生抬举,休教怀怨,福神般看着。”[302]
根据宫帐的需要,怯薛(意为番值宿卫)[303]除担任武装侍卫外,还分别负担所有宫帐内一切大汗生活及政务所需的大小事务。大致包括:
豁儿赤(qori),佩弓矢环卫者;
云都赤(üldüi),带刀环卫者;
昔宝赤(siba, ui),鹰师;
扎里赤(arliqi),圣旨书写者;
必阇赤(biiki),主文史者,书记;
宝儿赤(ba, uri),司厨者;
阔端赤(ködöli),掌从马者(随从);
八剌哈赤(balaqai),司阍者;
答剌赤(darai),典酒者;(www.xing528.com)
兀剌赤(ulai),典车马者;
速古儿赤(süküri),典御服者;
怯里马赤(kälämäi),译史;
帖麦赤(tämägäi),牧驼者;
火你赤(qonii),牧羊者;
忽剌罕赤(qulaqai),捕盗者;
虎儿赤(quri),乐师;
莫伦赤(morini),掌马匹者。
四怯薛之长分别为成吉思汗的四大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领之。此四人时称掇里班曲律(dörbänkülü,üd),犹言四杰。博尔忽领第一怯薛,申、酉、戌三日入值。博尔忽旋死,成吉思汗以别速部代之,而由大汗本人挂名亲领,故称为也可怯薛。也可(yäkä)意为大。博尔术领第二怯薛,以亥、子、丑三日入值。木华黎领第三怯薛,寅、卯、辰三日入值。赤老温领第四怯薛,巳、午、未三日入值。怯薛长与怯薛皆子孙世袭。他们是大汗周围的亲信。
宿卫怯薛制度在整个元朝一直沿行,影响至为深远。单就它在大蒙古国建立中的作用来说,也是至深且巨的。
首先是一支庞大的常备军的建立。游牧民兵民一体,“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每有征伐,其酋领传命征集;战事结束后则各散归本部。对一个迁徙无常的小部落酋领来说,要保持一支相当数目的常备军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在12世纪的蒙古诸部中,群雄并立,但谁也无法稳定自己的统治。成吉思汗接受这一教训,在旧有的、小型的侍卫组织基础上建立起一支数目多达六七万、组织严密、人员精良的常备军,以保证大汗的安全。由于大汗掌握有这样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便有可能稳定统治地位,使草原统一、社会安定的局面得以维持。常备军的建立在国家机器的建设上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大进步,从而使成吉思汗的政权和前此草原诸部首领的个人权力体制有了本质的不同。由于在汗庭常年保持这样一支人数巨大的军队,这就相应产生了给养的征取、转运、贮藏、分配乃至武器的加工、制造等一系列新问题,必然导致一些新制度、新机构的建立,并且使都城的确立与建设成为必需。
其次,组成怯薛的万名侍卫人员,多数是在外的诸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子弟出身。成吉思汗把他们征为侍卫,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则是他加强汗庭对他们的控制,防止他们反抗的有效手段。因此,怯薛歹中不少人便具有人质性质。秃鲁花军也称为质子军。取质以邀信原是历代统治者对地方进行控制的常用手段。东汉安帝时,鲜卑入朝,安帝“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304]。唐太宗将幸九成宫,突厥突利可汗弟结社率以郎将宿卫,阴谋结人谋反。[305]结社率的身份也便是质子。成吉思汗利用质子来组成侍卫军,并规定他们的身份高于在外的千户那颜,这对于维护统一,提高汗的权威以至于收揽人才,培养官员等方面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这一办法在元朝一直沿行,在政治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三,从怯薛诸职事中产生了国家行政机构的雏型。怯薛职事大多是家内侍御,是为大汗的生活服务的。但是,其中的某些职事,其活动往往不限于宫帐事务,而与汗国的政务相关。譬如:豁儿赤与云都赤由于经常侍奉在大汗左右,他们与闻机务,且往往充任使者;扎里赤、必阇赤与怯里马赤主文书译写与诏令的发布,他们很自然地成为参赞朝政的重要人物,逐渐发展成为管理汗国事务的行政长官。当然,在大蒙古国时期,内廷与外朝仍是混而为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