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时以灵武为基地的唐军如何确定今后大反攻的战略部署,当时曾有过争论。李亨的高参李泌认为:
“叛军猛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现在如果令李光弼从太原出井陉,郭子仪从冯翊(今陕西大荔)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我们两支军队就可牵制住敌人四员猛将,剩下随从安禄山的将领就只剩下阿史那承庆了。然后,请陛下先令郭子仪暂时不要攻取华阴,让洛阳与长安之间暂时保持通畅,陛下率所征各路援军集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相互轮番出击,敌人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敌人首尾难顾,往返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则以逸待劳,敌人来犯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后,不攻城,不遏路。明年春再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塞北绕道出击,与李光弼成南北掎角攻取范阳,倾其巢穴。那时,安禄山退无所归,留则不安,我们再以大军四面合击,必能擒获安禄山,平定叛乱。”
高明。
显然,李泌针对安禄山叛军从长安到洛阳一字长蛇阵、毫无战略回旋余地的态势,采取先疲后歼的战略部署:首先有计划地在洛阳、长安两头轮番出击,使敌人首尾难顾,疲于奔命;然后直捣敌人老巢范阳,截断敌人退路;最后,大军四合,发起总攻,全歼叛军。
当时,河北、河南两方唐军都在奋力打击叛军,叛军老巢范阳与洛阳之间已基本被切断,而安禄山在洛阳和长安都没有向四周发展,周围地区实际控制权仍在唐军手中。但安禄山手中仍有十几万长期守卫边疆的训练有素的大军,并没有受到任何毁灭性的打击,将士战斗力相当雄厚,犹如一只收缩爪牙的猛虎,不是轻易可以侵犯的。因而必须先实施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疲劳战术,再施以毁灭性的最后一击。
这时的李亨手中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军队,且回纥、吐蕃等边疆民族的援兵也已到达,完全具备出击敌人的实力。所以,李泌这个战略设想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李泌,唐朝第一奇人。说李泌奇,是因为他一贯以道士自居,并且唐肃宗李亨把他当朋友。他也愿意为李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一生淡泊名利,与官场若即若离,先后多次归隐山林,却又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宰相,爵封邺侯。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高人。
郭子仪也认为“河东居于两京之间,得河东则两京可图”,并派兵采取偷袭的战术一举击溃崔乾佑,夺回河东。
但是,李亨和他爹一样,急啊。明知道是高招,但时间太久了。所以对于这一较为持久的战略设想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予理睬。
李亨也想打速决战,不想打持久战。
于是,他轻信宰相房琯的建议,让房琯直接率五万大军前去收复两京,但房琯毫无谋略,一败涂地,以死伤四万余人的代价告终,这次失败对当时唐军士气的影响十分不利。
正当平叛陷入僵局的时候,叛军开始了自我毁灭。
次年(757)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被他的大儿子安庆绪杀死了。安庆绪杀了他爹,自己当了叛军统帅。但史思明不服。从现在起,安禄山的叛军开始从铁板一块,变得分崩离析。
形势开始有了转机。(www.xing528.com)
二月,唐军各路援兵到达凤翔后,李泌请李亨按其战略设想部署进兵时,李亨却仍然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和李隆基一样,急于收复两京,主张采取正面进攻两京的战略。
李亨哪儿有那个耐性?在他看来,收复长安、洛阳,比什么都重要。
为此,李泌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见解说:
“现在我们以手里现有的兵马直取两京,可能成功。但敌人必定再度强大,我们必定再度受困,并非久安之策。因为我们现在所凭恃的都是西北守边将士和诸边疆少数民族的军队,这些人性耐寒而怕暑热,现在乘其新到的锐气,进攻安禄山已疲惫松弛的部队,势必能取胜。但两京春气已深,暑夏即将来临,叛军收余众,远逃巢穴,关东地热,我军必然因热而思归,不可能久留。叛军休兵秣马,等到我大军退回关内,叛军必然重来。那时征战时日就没有止境了。不如先用兵于范阳寒冷之地,除其巢穴,则叛军退无所归,根本永绝。”
李亨自然还是不听,于四月命令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军进攻长安,但很快失败。九月,唐军经过休整补充,郭子仪再次统军十五万从凤翔出发进攻长安。与敌军在长安城南布阵厮杀,唐军采取正面攻击、背后夹击的战术,经过一天苦战,杀敌六万余人,击溃叛军。
叛军乘夜撤出长安,逃往东京洛阳。
在当夜敌军撤退时,部将仆固怀恩再三请求李亨率全军乘胜追击,不可纵敌逃走以免再生后患,他说:“李归仁、安守忠都是安禄山的猛将,在大胜之后突然遭受失败,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良机,我们为何要纵虎归山呢?若让他们逃走,将来必然再次率军为我之患,到那时就悔之莫及了!战尚神速,千万不能等到天明。”
李亨却以将士疲惫为由不允所请,实际上李亨是害怕出兵追击万一有失就有可能再次丢失长安,他的目标在于尽快收复长安、洛阳,至于消灭了多少敌人并不在乎。唐军就这样又错过了一次歼敌的极好机会,充分显示出李亨保守的战略思想。
在收复长安三天后,郭子仪率军继续东进,安庆绪则倾全力在潼关和陕州阻止唐军,但很快被唐军突破。
安庆绪在得知陕州失守之后,主动放弃洛阳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郭子仪遂兵不血刃地收复了洛阳。
李亨果然赢了。
但是,一是赢得不太彻底:正如李泌所预料的那样,由于没有乘胜追击逃敌,故并没有歼灭叛军主力,却在与叛军主力的正面较量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叛军则保存了主要军事力量,为后来的战乱反复埋下了祸根,印证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训。
二是赢得不太轻松:由于他急于恢复两京而借用了回纥兵,并做出了财物上的承诺,致使在进军过程中,回纥兵一路大肆抢劫,民众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诚所谓“饮鸩止渴”“剜肉补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