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斗队形与阵法训练技巧精要

战斗队形与阵法训练技巧精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靖作战,十分重视队形和阵法,认为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李卫公问对》和《卫公兵法辑本》中,都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队形与阵法。李靖还首创了纵队战术,这是其奇正理论在队形中的具体运用,因为在古代,作战一般都用横队或方队,重在防守与相抗衡,纵队战术只是作为一种奇兵加以运用。最可贵的是,李靖已经初步产生多兵种、多队形混合作战的思想。

战斗队形与阵法训练技巧精要

李靖作战,十分重视队形和阵法,认为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李卫公问对》和《卫公兵法辑本》中,都用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队形与阵法。

他鉴于过去“乱军致败,不可胜纪”的教训,提出了由伍法而队法而阵法的训练程序,从实战要求出发进行严格演练,达到在战斗中“斗乱而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绝而不离,却而不散”的军事素质。

为此,李靖创立了七军六花阵。

据李靖所述,七军六花阵是从诸葛亮的八阵法演变而来的。

该阵由方阵和圆阵构成,方阵内圆外方,圆阵则内外俱圆,前后左右六个方阵加上中军为七军,每一个方阵内又分为六个小型六花阵,根据地形和作战需要,六个方阵及其内部的小六花阵皆可随时变化为方、圆、曲、直、锐、雁行等队形。特点就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前后内外相连相绕,曲折对称,外形为方,内环为圆,是成六花”。

李靖这种阵法也包含了奇正机动思想,方阵示人以正兵,圆形便于出奇兵,方阵保持了队伍的严整不乱,圆形又便于队伍的灵活多变。把锥形作为常用的战斗队形,是李靖在阵法上的一个创举,因为,在他之前,古代的军事家们一般多采用方阵进攻,而他在六花阵法中的战斗队形都多用锥形小方阵,这种队形便于对敌突破和分割,是至今在小规模战斗中仍然采用的一种散兵作战队形。

李靖还首创了纵队战术,这是其奇正理论在队形中的具体运用,因为在古代,作战一般都用横队或方队,重在防守与相抗衡,纵队战术只是作为一种奇兵加以运用。李靖重视纵队战术的运用说明他用兵富于攻击和突破精神,是从进攻的角度来运用队形的。

他说:“在敌人背依险要地形布阵时,我方绝不可横列而应成纵队。其阵法是:弓弩手队列与冲锋队序列相间为纵队,相互掩护而前进。”(www.xing528.com)

这种纵队战术在欧洲拿破仑时代曾得到广泛应用,在今天的火器作战时代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战斗队形。

现代战争中特别流行的边打边撤、交互掩护的撤退方法,也是李靖早在千余年前就开始创造并使用的战术。他认为:

在部队被敌人包围时,撤退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果全军一涌而退,敌人必然追着屁股掩杀,后果一定是全军覆没。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间隔抽出一半部队后撤,一半部队原地坚持掩护,等到后撤部队退到百步以外,掩护部队才开始后退,而先期后撤的部队遂变成掩护部队,这样相互轮换掩护着后撤,才不至于受到敌人的有效攻击。

最可贵的是,李靖已经初步产生多兵种、多队形混合作战的思想。

他鉴于春秋、战国多用车战,魏晋以来多用骑战,各有利弊的情况,提出了车、骑、步混合作战的设想,他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有关这个问题的询问时,指出:

“春秋重视车战和步兵,往往只注意左右两翼抵御敌人,无法出奇制胜;魏晋以来则重视骑兵,这可以轻易出奇制胜,但不利于防御。我则车、步、骑混合使用,编为战斗队形,使敌人无法知道我车、步、骑三者何为先何为后或各在何处,我则可以或入天,或动地,运用如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