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历史上一些圣君贤臣一样,贞观君臣也深深懂得“民为邦本,农为民本”的道理。
李世民曾扼要地阐述过其中的关系,他说: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则以不失农时为本,而不失农时又在于皇帝推行简静无为的政治。如果国家兵甲屡动,徭役不断,怎么可能不失农时呢?”(《务农第三十》)
魏征则前后数十次重复过“君民如舟水”“君民如鱼水”的比喻,一再说明“水可载舟,也可覆舟”“鱼离开水必死,而水离开鱼照样为水”的深刻哲理。
既然民众是国家的根本,那么,国家政治的首要目标就是为老百姓谋利益、办实事,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始终无忧无虑。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老百姓的全部利益都在农业发展水平上,因此,以农为本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贞观政要》在开篇《君道》篇第一章中就记载了李世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他说:“皇帝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富民,如果损害百姓以奉养自己,就好比割掉四肢的肉来喂饱肠胃,等到肠胃吃饱了,身体也死亡了。”
贞观四年(630),房玄龄曾向李世民报告,国家武库远远胜过隋朝强盛时期,李世民说:“养兵备战虽是要事,但我最大的希望是你们文武大臣各竭心力治理好国家,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最好的兵甲!”(www.xing528.com)
以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国家最好的兵甲!这简直是再伟大不过的观念,确实是高瞻远瞩!
贞观十六年(642),李世民又一次全面论述他在这方面的思想,他说:
“国家以民众为本,民众以衣食为命,如果颗粒无收,则万民将不会为皇帝所有。如今既然年丰人殷,我唯一的愿望是躬行节俭,戒奢戒骄,让天下老百姓都富贵起来。现在我实行轻徭薄赋、不夺农时的政策,使老百姓安心耕稼,就自然富有了;推行礼义教化,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就自然贵重了。如果天下民众都富贵了,我就是不听歌舞、不去游玩,也乐在其中!”
李世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不影响农时,他力排众议,一反自古以来重择吉日举行庆典的做法,将皇太子成人的加冠典礼,由阴阳术士推算确定的农忙的二月改在秋收已完的十月;为了鼓励文武百官大力帮助农民消灭蝗虫、打破蝗虫不可侵犯的戒律,他亲自到皇家林苑捕捉蝗虫,并当着百官的面吃了几个蝗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