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人才特别注意加强引导,赏善罚恶,提拔贤明之士,斥退无能之辈。他认为:“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
他对功臣的奖赏和对有过错大臣的惩罚并不是简单地提升和贬责,而是非常讲究方式方法。
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馈赠的绢被人告发,李世民却当场赐给他数十匹绢,大臣们都不理解,说:“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怎么反倒赐给他绢呢!”李世民说:“他如果有人性,这受赐得绢的羞辱比受刑还厉害。如果他没有人性,就等于是一只禽兽,杀了又有何益。”
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回京,在路上违法从驿站取走数石麦麸,李世民得知后即赐其麦麸,让他自己背着走出皇宫。
李世民对于贪官们,不是一杀了之、一罚了之,而是进行羞辱式的处罚。其主要是为了不乱杀人,注重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大臣进行教育,让对方自觉认错,注意保护大臣的自尊心,预防为主,惩罚为辅,这可以说是他对待臣下不同于以往帝王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世民说过:“过去的帝王选拔贤才则巴不得抱在怀里,斥退奸佞则恨不得一下推入深渊,我则见贤人而敬之,见不肖者也怜之,使贤人和不肖者各得其所。”(www.xing528.com)
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文武大臣说: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如果拿来弹雀,岂不可惜?何况人的性命重于明珠,见到金钱财帛就不惧刑法,即时受纳,乃是不惜生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以拿来弹雀,何况性命这么重要,怎么能拿来赌博财物呢?群臣若能尽忠正直,利国利民,则官爵富贵立至。如不能由此途径取得富贵,而妄受人财物,一旦赃贿败露,身败名裂,实在可笑。为人君贪,必丧其国;为人臣贪,必亡其身。我常兢兢业业,惧怕天地惩罚。你们大臣若能小心奉法,常像我这样惧怕天地惩罚,非但百姓安宁,你们自己也能长守富贵。”
为了使贤才脱颖而出、奸庸者不得升迁,他又指示有关部门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选拔程序和考核制度,将各级官员应达到的德行和政绩列为九等,每年派吏部官员分别对京官和地方官一一进行考核,考绩优者升官,劣者降级。
如贞观二十年(646),他派大理寺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到全国各地考核官员,最后经多次比较,考绩优异的二十人得到提升,考绩差的处死者七人,流罪以下及免职者数百人。
李世民较为科学公正的用人之道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贞观年间,朝野吏治清肃,谏诤成风,人才辈出,各得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