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世民善用人才,重任不疑

李世民善用人才,重任不疑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世民一看主意如此之馊,怒了。李世民信任臣下,用人不疑的例子很多,当时最受他信任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文武大臣几乎都遭到过流言蜚语的攻击,但李世民都能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立即下令处死告者,对魏征绝不提起此事。李世民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大气,用人不疑,是因为他认为,“君臣本为一体,同治乱,共安危,若君纳忠谏,臣进直言,君臣配合默契,这是自古以来都看重的一点。”

李世民善用人才,重任不疑

这正是李世民的大气所在。

贞观元年(627),有人上书,出了个馊主意,让李世民假装发怒,来测试大臣反应,以确定谁是忠臣、谁是佞臣。

李世民一看主意如此之馊,怒了。他说:

君主好比水源,大臣好比水流。水源浑浊而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的。如果君主自己使用诈术,怎能指责大臣不忠直?我如今推行以至诚治天下的政策,每读到前代帝王好以诡诈权术对待臣下,常常为之感到耻辱。”

李世民信任臣下,用人不疑的例子很多,当时最受他信任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文武大臣几乎都遭到过流言蜚语的攻击,但李世民都能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

贞观二十年(646),心胸狭隘、性格孤僻而与同事搞不好关系的萧瑀在李世民面前进谗言说:“房玄龄与中书门下诸位大臣,朋党为奸,皇上不知其中详情,只不过他们还没反而已。”

李世民听后当即反驳他说:

“你这话说得太过分了吧!人君选拔贤才作为辅佐大臣,应当推诚信任。人不可以求全责备,必须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我虽然不敢说十分英明,但还不至于糊涂到这么不辨好坏,任你挑拨!”(www.xing528.com)

贞观十三年(639),有人告发大将尉迟敬德谋反,李世民把他叫来,当面告知此事,尉迟敬德连忙解释,李世民说:“我正是不怀疑你,才对你说此事,你只管放心。”不久,就任命他为鄜州(今陕西富县)都督。

贞观初年,杜如晦身兼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等数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书,认为杜如晦兼职过多。

李世民说:“我以至公治天下,现在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并非因为他们是我的旧部属,而是因为他们有才能。陈师合是想以此来离间我们君臣吧?”下令将陈师合贬谪到两广任地方官。

贞观中,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高丽,留房玄龄守卫京城,有人上告房玄龄谋反,房玄龄立即派驿马送此人到李世民行营。李世民看完此人的状辞,二话不说,马上下令将此人处斩,并专为此下诏书给房玄龄,责问他:“你为何这么没有自信心!”

魏征由于刚正不阿,也有人告他谋反。李世民说:“魏征过去是我的仇敌,只因忠于职守才被我提拔重用,旁人怎么如此妄生谗言离间我君臣?”立即下令处死告者,对魏征绝不提起此事。

李世民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大气,用人不疑,是因为他认为,“君臣本为一体,同治乱,共安危,若君纳忠谏,臣进直言,君臣配合默契,这是自古以来都看重的一点。”君臣相互信任、相互依赖、集思广益、共治天下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因而他多次告诫臣下:“我如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心为公,共相切磋,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你们各人应当尽忠输诚,匡救我的过错,我决不会因为你们的直言触犯而转相责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