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韬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隋唐韬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幸,杨坚脸部肌肉控制得相当好,在周宣帝的百般责辱中装聋作哑、泰然自若,终于涉险过关。韬光养晦是人生的大谋略。舞台上的演员演戏只是一时的,只装一会儿,过后仍现原形;人生韬光养晦却是本来聪明要装傻、本来会说要装哑、本来可见要装盲、本来能听要装聋,而且不是一时一事一处,而是时时事事处处、年年月月一生一世,这该是多么难演的戏!周宣帝是一个患有严重神经质的虐待狂,杖杀大臣如同儿戏,不论身份场合。

隋唐韬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杨坚是官二代。

父亲杨忠是北周开国名将,爵封随国公。杨坚15岁即因父勋被授予“车骑大将军”的官号,后来女儿又做了周宣帝的皇后。因为父亲跟随周太祖宇文泰从龙有功,杨家被赐姓普六茹。

所以,杨坚,我们又可以叫他普六茹坚。感觉怪怪的,也没办法。这是荣誉!

普六茹坚长得帅。据说额头宽阔且隐约有五根肉柱直贯头顶,目光犀利逼人,腰长腿短。更神奇的是,他手上还有个从娘胎里带来的汉字文身——王。到底是天之骄子,龙凤之姿啊!

可见,杨坚从小就不是一般人。

长大了的杨坚,为人比较严肃,喜怒不形于色,大约是个闷葫芦,但这样的人往往工于心计。

极富眼力的大政治家周太祖宇文泰说他风骨不像凡间人,当时具有高超相术的来和、张宾、焦子顺、董子华、赵昭等人都曾说他日后必为帝王,中央和地方部分文武大臣如郑译、窦荣定、庞晃、郭荣、宇文庆等也认为他不是凡夫俗子,将来会奄有天下而倾心结纳。

说的人多了,信的人也多了,杨坚的麻烦来了。在那个年代,说某某人日后必为帝王,跟要杀他差不多一个意思。

听说杨坚将来要当皇帝,这还得了?北周皇室先后执政的晋公宇文护和齐王宇文宪以及内史王轨等都断定他面有反相,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杨坚虽然很早袭爵做官,却一直受到周武帝、宣帝的猜疑和提防。

最险的一次,是杨坚的女婿周宣帝突然动念,要直接把他这位现任老丈人砍了。周宣帝宣召杨坚进宫,预先吩咐手下人说:“只要他脸色稍有改变,就杀掉他。”所幸,杨坚脸部肌肉控制得相当好,在周宣帝的百般责辱中装聋作哑、泰然自若,终于涉险过关。(www.xing528.com)

在如此政治高压之下,杨坚成了乖宝宝。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他在人前只好装出一副木讷迟钝、少言寡语且毫无政治头脑的样子,遇事随声附和、不拿主张。因此,我们查遍史书,也找不到杨坚进入政治中心做宰相前有什么提得上筷子的政绩。

这,也叫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人生的大谋略。通俗一点说,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似不是计,却比一般小计谋要高深艰难得多。舞台上的演员演戏只是一时的,只装一会儿,过后仍现原形;人生韬光养晦却是本来聪明要装傻、本来会说要装哑、本来可见要装盲、本来能听要装聋,而且不是一时一事一处,而是时时事事处处、年年月月一生一世,这该是多么难演的戏!多么难得的韬略!

其实,杨坚的政治野心很早就有了,在“装乖”的过程中,也暴露过那么一两次的。杨坚在由定州总管转亳州总管时,内心十分不乐意,与之过从甚密的庞晃就劝过他:“燕代是天下精兵所在之处,现在如果起兵反叛,天下不愁到不了手。”虽然他以“时机未成熟”而拒绝了这一建议,但当时他的小心脏一定是剧烈地跳动过的。可见一旦气候适宜、时机合适,他是不会安分守己的。

杨坚知道,总这么当乖宝宝也不是办法,实在是太危险了。特别是碰到周宣帝这么一个主儿。周宣帝是一个患有严重神经质的虐待狂,杖杀大臣如同儿戏,不论身份场合。涉险过关的活计,玩一次就够了,玩多次的话,杨坚对于是否成功没有把握。

杨坚深知既然受到猜忌,留在帝王身边就等于慢性自杀,便向深受宣帝宠信的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请求出任地方官,这就是当年诸葛亮教刘琦“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避祸方法。

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游戏中,朝官为重,地方官为轻;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官远离专制帝王,仕途与性命却最为保险,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不仅是一种政治军事规律,有时候也可以用作抗拒中央、化险为夷的托词。

于是杨坚决定不在京城玩儿了。580年五月,他一直在等待的离开京城的机会,终于来了。

周宣帝决定派郑译率兵讨伐江南陈朝,郑译趁机推荐杨坚作元帅,于是杨坚获得了扬州总管的任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