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后,激发了许多响应者,一时间无从建立明确的组织,大家半自主地卷入这股大势力中。由于各地分别起义,因而更难防范、阻挡。到秦二世二年的正月,也就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到半年,反秦军队已经打到了“戏”,即今天的陕西临潼,离咸阳已经非常近了。
兵临城下,二世皇帝才知道有各地反叛这回事,之前赵高一直瞒着他。这里我们又看到秦帝国建制上的致命缺点。有郡县、驰道,权力高度集中,皇帝一个人高高在上,甚至凌驾于法令之上,然而皇帝无从保证能够及时得到帝国中的确切消息。地方与中央没有良好的联结,内廷与外廷也没有良好的联结,这些都是秦帝国遗留给汉帝国的大问题。秦只存在了十五年,汉却能延续四百年,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汉代找到了方法,一步步扣上这些环节,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世皇帝召了群臣商议紧急状况的处理办法,这时章邯提了一个紧急应变措施,就是大赦本来在兴建骊山陵的几十万刑徒,让他们即刻转成守卫军队,不只恢复平民身份,还可以凭借军功往上发展。章邯的提议被接受了,很可能就是在此时,骊山陵的修筑项目停摆了,留下我们今天看到的未完工的四号坑遗址。
章邯这项提议很有效。众多的人马,正式的装备,加上有经验的将领,组成有战斗力的军队。和这样的军队相比,陈胜、吴广他们就成了乌合之众,先是吴广死于荥阳,接着陈胜也在下城父被杀。
反秦军受重挫时,范增向项梁献策,要收拾局面,不要让反秦军彻底溃散,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旧楚王的号召力。楚怀王为秦人所害,楚国又是最后才为秦所灭,楚人最恨秦,要对这一历史因素善加利用,方可力挽狂澜。于是项梁找来了流落在民间放羊的楚王子孙,直接将他尊为楚怀王。
于是反秦军又有了中心,大家齐集到新的楚怀王这边来,实际的指挥权当然就落在项梁手中。项梁有了不一样的策略,他带着军队往东边走,打算先和齐地的反秦势力会合,这样才更有把握对付章邯的大军。不料项梁带兵到定陶时,齐地的反秦势力却正陷入严重内讧。田荣答应带兵到定陶和项梁会合,但田假却趁田荣不在自立为王,田荣获知消息,一怒就转头攻打田假。于是在苦候齐兵不到的情况下,项梁兵败定陶,还送了命。
定陶之役对反秦军造成了三重打击——计划中的齐楚联军没有了,楚军折损了指挥大将项梁,定陶这个商业贸易大城、生产集散中心回到了秦的控制下。项梁在这种情况下战死,使得项羽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怨怼,他一直记得叔叔是被齐人害死的,尤其田荣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在分封诸王时,项羽公报私仇,刻意将齐地分成三块,不给田荣齐王之位,田荣因而叛变,成了项羽统治上的致命伤。
打下定陶后,章邯立即领军北上,攻击赵地的反秦军,包围了巨鹿。赵反秦军的领袖张耳和陈余于是向楚军求救。怀王召集了会议,会上范增强烈主张必须救赵。如果赵再被章邯击败,没有了齐又没有了赵,楚军就要单独面对章邯大军,那太可怕了。相对地,如果出兵救赵,和赵军城内城外互相应和,有机会重挫章邯大军。
依照范增的建议,怀王派了宋义做大将,带领包括项羽在内的军队前往救赵。到了巨鹿外围,宋义却有他自己的盘算,按兵不动。他算计的是要让秦军和赵军在巨鹿围城中再耗一段时间,如此两军兵力都削弱了,对楚军最有利。然而性格冲动的项羽受不了如此拖延,再三催促宋义,宋义不理会,于是项羽便直接闯进宋义帐中,一刀将宋义杀了,将统帅权抢过来。(www.xing528.com)
巨鹿之战留下了一个成语“破釜沉舟”,那是项羽制订的大胆策略。出兵时,战士们吃了饭,他下令将煮饭的锅打破;渡了河,将乘载的船凿沉了,以示绝无退路,打不赢就无处逃,也无法整军休息。于是楚军气势大盛,击败了在规模上大有优势的秦军。
这样的胜利不只有实质作用,更起到了在心理上打击秦军的作用,还收获长远宣传上的效果,确实是关键性的一役。交战前,除项羽自己带领的一支楚军之外,其他军队都不愿积极参与,等到楚军大败秦军,项羽将其他军队的将军们叫来,他们吓得只好“膝行而前”,跪着走过来,而且头低低的不敢正视项羽。如此,项羽赢得了反秦军实际领袖的地位。
章邯在巨鹿大败,便心生警惕,派了司马欣回咸阳报告,实质是探问领导中心的反应。司马欣在咸阳等了三天,甚至连进宫的机会都没有。司马欣越等越不安,便调头出城,一出城,后面便有人追,于是他仓皇逃回军中,告诉章邯情势不妙,章邯干脆就在巨鹿城外投降反秦军了。
这下子项羽不只有了领袖地位,还多加了章邯这支败军,有足够条件可以发动直指秦政治中心的西征,但未曾想在这里埋藏了难以解决的隐患,反而成了项羽的最大阻碍。项羽带领的大军走到新安,原先的楚军起了骚动,不愿意走了。原来他们考虑到越往西走,不只离家乡越远,而且也越接近降军的地盘,万一降军得了地利翻脸倒戈怎么办?
没有耐心更没有智慧处理这种纷争的项羽,为了能加快西征,索性就下令将章邯带领的二十万降军一并坑杀了,只留下章邯和少数几个部将。
从历史上看,这件事还彰显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新旧观念的冲突。我们越看越清楚,项羽本事很大,但他有两个致命伤,除了莽撞的个性之外,还有他心中的旧观念。虽然比刘邦年轻,但他的贵族身世使得他一直活在战国后期的时代价值中,他的做法都是从战国后期的风气里传承下来的,例如在这里大举坑杀降军,这就是诸国相争最激烈时的习惯,不只要打败敌军,还要有效毁灭敌国的有生战力。
项羽不了解新的帝国,严重缺乏大一统的帝国想象。他带着高度的楚本位立场,念兹在兹的只是要推翻秦,恢复秦统一之前的列国局面,无法理解时代已经改变了,秦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已经取消不了,倒退不回去了。在这一点上,比较年长的刘邦反而站在时代的前沿,能够接受新局势与新观念,和项羽形成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